【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食安風暴與餿水油事件爆發後,喚醒社會各界對食安問題的重視。餿水油事件引發大眾注意廢食用油的回收問題,今年5月,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全面調查全台的夜市攤商及餐廳的廢食用油回收狀況,其中包括夜市攤商1219家、餐廳200家,是民間第一個針對廢食用油的大規模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大約有5%的攤商未將廢食用油交給合法清除業者,另有約400家攤商未能出示流向證明。

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淡江大學、成功大學及中山大學等校的學生合作,親自走訪各縣市的夜市商圈,以各夜市調查20家攤商為原則,詢問業者的廢食用油回收處理方式,並請他們提供證明。調查結果發現,全台各縣市的夜市攤商1219家中,廢食用油回收交給清潔隊者114家(占9%)、交給有證照的回收業者704家(占58%)、夜市商圈統一集中管理回收75家(占6%)、其他326家(占27%);合格率約占95%。此外,調查各縣市餐廳200家中,交給清潔隊的18家(占9%)、交給有證照的回收業者141家(占70%)、其他41家(占21%);合格率占96%。

協助訪查的學生志工表示,稽查過程中,發現夜市攤商配合度較差,宣稱因是流動性攤販、無法提出證明;而餐廳多半都積極配合,盡量想辦法拿出證明,惟恐事後又被開罰。此外,訪查過程還發現,有些夜市,同一個老闆同時經營幾家不同的攤商,用油的品質很差,甚至有員工爆料,將廢食用油加入新油重覆使用,或作為其他用途,如製作肥皂、餵豬等。

台灣被國際冠上「美食王國」的美名,也以小吃美食獲得各國觀光客的青睞,但近年來,卻屢屢爆發食安事件,殊為可惜。要杜絕食安問題的發生,除了消費者必須有意識的選擇安心的店家及食品、並拒絕購買黑心商品外,業者的自律也很重要,必須妥善處理廢棄的食用油,交給合法的清除業者,切勿回收重覆使用。更重要的是,政府相關單位,必須負起督查責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在原料的源頭、使用、回收等系列過程,皆有清楚、透明、完整的紀錄,嚴格控管上、中、下游業者所產生或回收的廢油去向,以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並對不肖業者嚴加處罰,甚至吊銷違法者的營業執照等,以示維護食安的決心,避免食安問題若持續惡化,重拾台灣的「美食王國」名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