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關於溫哥華,有幾種認知:一是溫哥華市中心,也就是所謂“Downtown”;二是整個溫哥華市,即行政區劃意義上的全市;三是溫哥華大都會區,這就涵蓋了臨近溫哥華市的20個市鎮及村鎮。

一般人來溫哥華,就到市中心。這兒高樓林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新老建築並存共融,能夠充分感受到北美發達國家城市建設的壯美風貌。盡管中國的歷史要長許多,但從建築保護的角度看,現存的城市老樓,中式的已經見不到,西式的在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地的老租界區裏還能見到一些,但比起北美,一般要晚10多20年。當然,我們可以把北京故宮這樣一些皇家建築算上,這就又比人家早很多年了。

溫哥華市中心在一個半島上,北邊和西邊是大海,南邊還是大海,不過是一條“海河”——大海伸進內陸的一條長河狀的海灣。這塊大約5、6平方公裏的地方,集中了大溫地區乃至加拿大西部最為高大上的劇院、美術館、體育館、圖書館以及其他文化娛樂觀光場所,遍布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各色建築。

老城老樓故事多,要說清理溫哥華市中心的建築以及街道,還真不容易。

(從美術館東邊的Howe街往北看,盡頭是有五帆標識的“加拿大廣場”)

(“BC廣場”,即不列顛哥倫比亞體育場)

(伊麗莎白女王劇院,正在上演音樂劇“獅子王”)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全市還有22個分館)


(溫哥華幾條地鐵的樞紐站內外,亦是一座老建築)

(市中心煤氣鎮的小街,感覺親切的老紅磚房子)

(煤氣鎮上著名的蒸汽鐘)

(煤氣鎮水街盡頭的老樓)

整個溫哥華市,還有比市中心大得多的“海河”南邊的一塊。這兒東西方向的街,按1、2、3、4……順序從北往南一直排列到弗雷澤河邊的75街。有資料說老的溫哥華市,從市中心往南,只到16街;開埠時的溫哥華中心,則在東邊,即現在的市中心東端,後來才向西移的。城市生活吸引人,人來多了,就“攤大餅”,而改造老城不如另建新的上算,溫哥華市於是向西、南、東發展了這麽多。

市中心的西北邊是史丹利公園,面積跟市中心差不多大,是到溫哥華旅遊不去不行的地方。其三面環海,東端有著名的原住民圖騰柱景區,高處可見跨海往西溫哥華去的獅門大橋和寬闊海面。公園主體是森林和海灘,點綴一些人工景致如水族館、美人魚雕、燈塔角等。如此風水寶地,沒有被開發為商住區,感覺是個奇蹟,資料說溫哥華建市第二年(1887)就決定永久保留這個半島作為公園。

想到我住過的南京市外秦淮河西邊,原來是一片農地,俗稱“河西江東”,即秦淮河西邊、長江東岸一帶,1990年代開發,如今蓋滿了各種房子,幾乎沒留下一塊整地方。盡管與人口多需解決居住問題有關,但感覺還是一任黨委政府班子要政績,哪兒有地往哪兒蓋房,急功近利不顧後人的心思所致。


(溫哥華市中心及其於溫哥華市內的位置——Google地圖,維基百科)

(在史丹利公園高處所見)

(公園海灘,對面是西溫哥華)

(史丹利公園裏的原住民圖騰柱)

(跨過海峽的獅門大橋)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