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綾襄、曾嬿卿

716萬人,占台灣人口三成的20~39歲青年,是台灣未來20、30年,最重要的一群人。他們想什麼?做什麼?是怎樣的形貌?將決定台灣的未來。

《財訊》繼4年前的跨世代調查後,今年又進行了《2015青年世代大調查》,分別從工作觀、金錢觀、家庭觀、社會觀,一窺新世代青年的樣貌。

《財訊》也訪問了許多新世代,從他們的言行作為,鋪陳出青年世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我們發現,這是一個「自己的未來自己救」的世代!

他們知道環境不利於自己,卻願意更加集中資源在他們想要做的事情上,他們可以省吃儉用,可以奔波勞累,可以捨棄高薪,朝向他們嚮往的生活前進;他們寧可看準目標,把手上的籌碼梭哈,賭一把圓夢的機會。他們知道,想要有所改變,就要行動。他們是「賭一把世代」!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在海外看到一個西門町案子覺得不錯,雖然不認識對方,就跨海直接投資了。我問他,你不怕是假的嗎?他回答我,我們的時代跟你們不一樣,我們是相信網路的,網路有壞人,就像現實生活中也有壞人一樣。」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觀察到現在的青年世代,因為在網路時代成長,在網路上認識人,解決一切問題,發展出與上一代很不同的人際關係與價值觀,決定事情更是勇往直前。

這種對新創事物的敏銳度和自信,源自於他們對新科技與新創意的接受度。「很多創投看到我的第一句話都是說:啊!你這麼年輕……,我總想跟他們說,我年輕干你屁事!你要看我的財報!因為我的東西太新,創投看得懂財報,但他們看不懂電商的項目。」年僅36歲卻已創業超過6次、擁有泛科學等8個業務單位的潮網科技創辦人徐挺耀,談起過去經驗,不斷強調,新的科技、新的獲利模式,要靠有開創性的年輕人去做,要勇於投資這些人。

最重要也最辛苦的一群人! 
30歲人所得還低於老年人

事實上,總計716萬人,正處於人生黃金階段20到39歲的台灣年輕人,理應是支撐台灣國力最重要的一群人,卻也是台灣過得最辛苦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不管怎麼辛勤工作,都拚不過既得利益者與富有老人,機會較20年前,減少許多。

根據主計總處102年家戶所得調查,發現一個怪現象:沒有固定職業的退休老人所得竟然和年輕人差異不大。根據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年所得為39.45萬元,而30歲以下則為36.44萬元、30到34歲者為47.74萬元,而普遍已工作10年以上的35到39歲族群,年平均所得也不過52.84萬元。

「如果你只給台灣年輕人和柬埔寨同等級的薪水和勞動條件,怎麼能要求他們有無限的創造力?」撰寫《崩世代》一書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感嘆,台灣人口老化,但再把資源放在老人身上並不恰當,要反向操作,要用對的政策,讓資源在世代之間流通。

林宗弘的研究發現,像是資本市場、創新創業等的創富管道都被堵塞,結果社會流動停滯,讓年輕人難以翻身,以創業環境來說,一方面沒有第一桶金難以創業,但新創事業的失敗率愈來愈高,企業要生存下去的資本額門檻愈來愈高。例如新創企業平均登記資本額約600萬元,現存企業資本額則平均3400萬元,表示企業若要存活,就要不斷增資,但往往在資本額達到1200萬元時就面臨瓶頸,微型企業難有永續力,「就算是開茶飲店、雞排店,不但要加盟金,還要花幾百萬元裝潢、買設備,資本在幾年內就會消耗殆盡,2、3年就再見了。」

更多元的人生想像! 
把興趣當工作,不把老人當對手

根據《財訊》所做的《青年世代大調查》,把創業當首要目標的年輕人僅14%,台灣未來的成長動能何在,實在令人擔心。而能夠有資本創業的,不是父母伸援手提供創業資金,就是父母退休生活無虞,不用靠子女養家,年輕人才得以無後顧之憂闖蕩世界。

徐挺耀就坦言,「我爸是教授,我媽是中華電信退下來,他們不需要我供養,所以我才能創業,創業資金25萬還是我媽媽提供的。」

然而,受不了台灣產官學界對青年創業以及發展電商產業的漠視,已創辦過莫拉克災情中心、推動消弭數位落差「胖卡計畫」的徐挺耀,四年前決定移師海外,拚到今年6月,潮網科技率台灣業界之先,推出線上即時競價(RTB)的網路廣告平台,可望打破代理商長期把持的扭曲生態,還能做到跨境投放,且很快便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輪募資。

徐挺耀直言,對於年紀大的同業,他根本不把他們當對手,「整整比我老一代,什麼都沒做就老了,怎麼可能真的有開創性?」敢賭、敢拚搏的創業狼性,讓徐挺耀自嘲,明明自己只是中華大學畢業,卻比其他人更勇於去做,他最喜歡葛拉威爾的書《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認真想找到以小勝大的關鍵。

徐挺耀說得直白:「想要過好日子,想享受那種沒人認識你的小確幸,就不要創業,創業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雖然才30多歲,卻已對創業很有想法,他表示,一定要有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事業觀,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會「被錢追殺」就是人云亦云從眾才導致,「要有一些賭的性質,年輕人常抱怨沒有舞台發揮,但其實年輕人也應該試著去新的單位,」他提出建議。

像徐挺耀這樣敢賭一把的年輕人不少。蒐集30個不同職業、在台北租屋的貧窮青年故事的《台北蝸居夢想家》主編林芳如發現,現在的年輕人真的非常低薪,但他們都很有熱誠的想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有毅力、夠專注,不怕失敗願意重新再來。

像她找的個案,辦雜耍劇團、玩文創設計等,十分多元。她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對體制的看法和過去不同,過去一畢業就是要找一家穩定有制度的大公司做到終老,但現在年輕人所受的教育,讓他們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接觸到的資訊與知識面都比過去豐富,因此對未來大都抱持著多元的想望,即使不賺錢,也要孤注一擲試試看自己的能耐;而他們的父母也多給予支持,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追求心靈富足的世代! 
成家立業變得沒有急迫性了

林宗弘認為這是「後物質主義」的表現。在追求物質的世代後,富裕的新一代,比較是嬉皮式;比起物質,青年世代更希望追求心靈的富足與人生價值,例如很多年輕人去澳洲打工度假,薪資比台灣高,但他們不是為了錢而去,而是體驗人生。就像台灣的文青,美國也有對應的族群,被稱作hipster,他們崇尚獨立思考與自我意識,喜愛復古或非主流的事物,對現況憤世嫉俗,但通常有上一代的物質足以支撐,才沒有迫切又直接的經濟壓力。

這樣的環境,也讓青年世代對傳統的「成家立業」沒有急迫性。孫中興指出,《財訊》調查顯示,43%的青年想跟父母同住,很大部分理由是經濟因素,現在的年輕人通常不需要考慮奉養父母,「他們不是當照顧者,而是被照顧者」,而生育小孩的意願,「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父母願不願意幫忙帶小孩。」

在台大開授「愛情社會學」20年的孫中興指出,現在年輕人對婚姻很少憧憬,調查顯示有三成六的青年不特別期待婚姻,原因有三:一、這個時代,性不需透過婚姻才能擁有,二、婚姻的經濟功能下降,自己生活開銷只能養活自己,對方也不用你養,何況有爸媽可以靠。三,婚後複雜的人際關係不是現代年輕人可以應付的。所以婚姻對他們沒有吸引力,只剩下麻煩的關係。

一有目標就梭哈了! 
沒有時間等待慢慢累積

奧美廣告創意總監龔大中觀察,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有錢,但是很敢花,特別是他們覺得值得的事情,很願意投資,可能是買包包、也可能是學跳舞,或者去旅行、學習,就算為此連續一個禮拜只吃泡麵也無妨。

「現在年輕人資源有限,一有目標就梭哈了;我們以為他們很揮霍,但實際上很錙銖必較,他們比上一代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39歲的龔大中以宇宙人樂團的專輯名稱《大志若愚》來比喻。製作出「全聯經濟美學」系列廣告的他說,年輕人其實很節省,「幾塊錢都很重要,因為這是林北辛苦賺來的錢」(廣告文案之一)。

龔大中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很有自己的主張,而且願意表達,因為現在多了像自媒體的發表平台;而網路也讓世界改變的速度加快,所以年輕人實現夢想的腳步也要加速,「現在很多人20歲就成功了,很早期就成名了,這反映了速度,過去都覺得要累積,要慢工出細活,但現在年輕人沒有時間去等待累積,要很快速去完成。」

相較於年輕人的速度,「台灣社會階層的流動實在太緩慢了,小鮮肉都出來了,但老人都還在,連最應該與時俱進的演藝圈也是,大型節目活動的主持人怎麼找都還是這些老咖?」音樂專欄作家陳德政直言,在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年輕人乾脆另闢蹊徑,做自己的事,開展不同的可能性。

許多人都是從去年太陽花學運之後,才驚覺原來新世代年輕人跟傳統想像的「媽寶」不同;他們秉持「自己的未來自己救!」不再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上一代,畢竟,就是這些「大人們」把台灣搞成這樣,讓他們必須吞下財政惡化的苦果,面臨貧富差距擴大、薪資停滯的現狀。林宗弘指出,太陽花學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醒當局:年輕人站出來了。

龔大中說,伍佰有一首歌叫「站出來」,年輕人在太陽花之後比較願意站出來,「願意表達意見就是一種站出來,但光就站出來這件事情就夠值得鼓勵的。」

堅持初衷的青年臉譜!
拚公義很熱血,再難也要嘗試改變

也因此去年九合一選舉時,不少無政治背景、受學運感召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喊出「青年占領政治」,勇於挑戰既有政治勢力。25歲當選宜蘭縣議員的台大城鄉所薛呈懿、將滿30歲的集集鎮長陳紀衡都是成功案例。

真槍實彈上場的占領與參選,也讓不少過去僅以社團心態參與社會運動的學生,體認到社會現實。27歲、去年協助樹黨下鄉輔選的張殷綸,到了集集鎮後,著實被社會底層的現況嚇了一跳,「我才知道我真的沒吃過苦。」同時他也體認到,過去他所批判的政客或企業並不是不懂勞工權益、環保、公平正義,只是人會軟弱,遇到難題時就只想用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因此,「堅持初衷」,就成了最珍貴的特質。

而對社會的熱情,讓他們願意投入艱困的工作,政治是其一,環境日益惡化的醫療環境也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護理師何帥穎,在八仙塵爆中趕抵現場救援兩次,又趕回醫院與同仁不眠不休地度過了那個生死交迫的夜晚。就是那股救人的熱血,讓他體認到,善盡職責助人的成就感,所彰顯的意義,「不然,這種要背人命,月薪還不到5萬的工作誰要做啊?」

「年輕人才是時代的產物,老人一定會先被淘汰」,龔大中直言,年輕人行為模式都是適應時代而來,也許還要磨合,但都會變成他的競爭力,「不管老人怎麼罵,這些小屁孩其中一個必定會成為這個世代的領導者!」

老人都將過去,台灣的未來,就靠這個新世代。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給他們資源、讓他們站上舞台,他們比任何世代都更願意挺身改變這個世界。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2015青年世代大調查》改變,就要行動! 賭一把世代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