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嬿卿
第三勢力各政黨林立,本土社團站出來疾呼,希望第三勢力共組政團; 社民黨提出「寬鬆大聯盟」的構想能否成真,正考驗這群滿懷理想的知識分子
7月7日,本土社團台灣北社、中社、南社、客社等,共同舉行記者會,希望台派各個第三勢力能共組一個政團,集中選票,進入國會,以免分散了資源。這反映了許多綠色選民的焦慮,認為明年好不容易盼到國民黨最可能國會不過半,但第三勢力林立難以整合,屆時可能沒有一個台派政黨跨過5%的不分區門檻。
現實的民調數字
第三勢力思考整合迫切性
有意思的是,這些本土社團呼籲要以「大局為重」的政黨,包括老牌的台聯,新興的時代力量、蔡丁貴的自由台灣黨,以及最近彭明敏、金恆煒等人發起的台灣獨立行動黨,卻不包括社民黨與綠黨,似乎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這幾個政黨的屬性。
然而,外界一般提及的第三勢力,多以近年來活躍的社運分子所組成的時代力量與社民黨為代表,就連林義雄怒斥民進黨,要民進黨「各讓十席」給第三勢力,也是指這兩個黨。外界也等著看雙方「分進」後,究竟有無「合擊」可能?
承載著泛綠選民的期待,時代力量與社民黨始終對外表示「將朝合作之路前進」,但隨著社民黨與綠黨有了初步整合成果,時代力量卻顯得對整合之路躊躇。原因之一是雙方對於是否要棲身於「泛綠大聯盟」之下,有不同看法。時代力量認為應在泛綠的既有基礎上開拓票源,打倒國民黨是第一要務;社民黨則從柯文哲「超越藍綠」的思維中獲得啟發,想與民進黨保持距離,爭取淺藍淺綠、中間選民支持,並在進入國會後扮演監督角色。雙方合作因此卡住了。
讓整合之路發生微妙變化的是民調數字。據了解,包括民進黨與部分機構近期做的民調都顯示,藍綠兩大黨之外的第三勢力,除了親民黨拿下超過4%支持度外,綠黨與時代力量都約有3%實力,台聯2%多,自由台灣黨、台獨行動黨各約1%多,社民黨接近1%,看起來都難單獨跨過5%門檻。
按規定,政黨要提名10席區域立委,才能拿到不分區政黨票的參賽門檻。這其中,時代力量目前活動力較強,明星候選人能見度較高,包括在台中參選的洪慈庸、台北中正萬華選區的Freddy(林昶佐),由於選區結構綠營有一定基礎,參選人又具知名度,勝算不低,新北淡水的馮光遠、新竹市的邱顯智也逐漸讓選戰熱度加溫。社民黨則推出社運活躍分子參戰,但除了在北市大安區參選的范雲較具知名度外,其餘如苗博雅、呂欣潔、李晏榕雖是小眾社運圈的戰將,一般人卻十分陌生,加上社民黨迄今仍只以台北作為主戰場,全國知名度成長緩慢。
不想成為整合的絆腳石,社民黨提出「寬鬆大聯盟」的構想,「尊重個別候選人選區需要上,與民進黨的合作」,社民黨召集人范雲表示,社民黨耕耘的都是深藍選區,跟民進黨的優勢區並無衝突,但若大聯盟內的其他候選人有與蔡英文同台的需要,社民黨並不反對;就連總統候選人,社民黨或許不會主動明確表態支持,但對於在政策上的呼應合作,並不排斥。
區得票率過5%,更希望一舉拿下130萬票。顯然對於「走自己的路」,有了準備。
律師賴中強似乎也嗅到了在野勢力難以整合的困境,太陽花學運要角之一的他,最近提出了「兩個參政聯盟」的概念。
兩個參政聯盟
另一條整合之路?
他認為,民進黨以外進步本土勢力分裂競爭的結果,將造成沒有任一小黨可分配任何不分區席次,等於投廢票;從選票極大化的角度來看,「大聯盟」當然很好,但若政黨主張不同,其實也沒必要硬整合在一起。他因此提出,理念與路線接近的政黨應該整合成「參政聯盟」,例如,獨派色彩濃厚的台聯、時代力量,或加上台獨行動黨、自由台灣黨一起整合;屬於社運左派的綠黨與社民黨,則整合成另一個聯盟。
事實上,這些政黨也的確逐漸發展出不同的路線與方向。社民黨與綠黨主打的是環境保護、勞動權益、性別平等、分配正義、多元民主等議題,有些訴求與台灣主流思維不同,十分左派;但作為一個只想為部分人發聲、而非執政的政黨,這毋寧也是市場區隔。想跳出藍綠框架的他們,並不打算將主訴求放在統獨上。
相形之下,延續去年學運政治改革議題的時代力量,則較強調民主、國會、司法改革,側重兩岸監督機制、推動公民投票、挑戰一中架構等;尤其時代力量吸納不少學運要角如黃國昌、吳崢,以及幫邱顯智助選的陳為廷與魏揚等人,還有李遠哲的加持,甚至李登輝都可能現身支持,被獨派視為新生的力量。
這些滿懷改革理想的知識分子,想要拿到國會的入場券,首要面對的,恐怕就是「政治妥協與合作」這一門難度很高的課,而「寬鬆大聯盟」組不組得成?正是第一道考題;若走到「兩個參政聯盟」的局面,就要考驗各自拚搏的能力了。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第三勢力誰能跨過五%門檻? 「寬鬆大聯盟」?還是「兩個參政聯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