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解決大學氾濫問題,主管機關應該硬起來!

二十年前教育政策推動「廣設大學」後,大學校院由58所增為162所,入學幾無淘汰機制,人才素質漸趨低落,再加上少子化衝擊,中研院業於今年二月公布的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內直批廣設大學的錯誤,並預估13年後將有4成大學倒閉。面對大學氾濫的問題及政府的相關因應,除了專家學者的意見之外,究竟民眾是如何看待,尚待進一步了解。有鑑於此,財團法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最新調查1,082位十八歲以上民眾,以瞭解一般受訪民眾對於大學氾濫問題之意見,並提出相關建議。

333

針對調查結果,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七大重點:

1.支持與反對「人人都可念大學、大學就學率100%」之受訪意見相當: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受訪者約4成(43.53%)贊成人人都可以念大學,而不贊成者亦有4成比例(40.94%),顯示民眾對於大學就學率100%之正反意見相當。

2.逾6成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逾6成(60.44%)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應該以強硬的手段介入處理招生不足及經營不佳的大學整併或退場;不贊成者僅佔16.82%。

3.多數受訪者認為大學退場後的校園可優先規劃作為設立社福機構、公園綠地與合宜住宅: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退場後所留下的大學校園,逾3成(31.05%)受訪者認為應設立社會福利機構,其次逾2成(20.24%)受訪者認為應設置公園綠地,第三則是有近1成2的受訪者(11.91%)認為應該興建合宜住宅;但亦有達2成6(26.8%)受訪者對此有其他意見。

4.支持與反對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陸生」來台就讀大學之受訪意見相當: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約4成左右的受訪者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46.86%)、「陸生」(39.56%)來台就讀大學,與不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35.86%)、「陸生」(43.62%)來台就讀大學之受訪者比重相當。

5.逾6成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進入大學取得文憑: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管對大學生的刻板印象為何,近6成5受訪者(64.51%)認為要進入大學取得學位文憑;而持相反意見者則佔35.49%。

6.逾4成受訪者不認為要就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逾4成民眾(40.2%)不認為就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而認為要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者則佔35.12%。

7.高達近7成8受訪者認為直接進入職場就業才是年輕人提供競爭力的最佳方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8受訪者(77.63%)認為年輕人要提高競爭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直接進入職場就業;其次,認為出國留學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最佳方法者則佔11.83%;而認為在台灣唸研究所能提高競爭力的比例最低,僅佔10.54%。

因此,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提出以下建議:

1. 政府應研訂與執行大學整併或退場的時間表: 有鑑於調查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面對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主管機關應採以強硬手段積極處理。據媒體報導,教育部曾公開指出台灣合理的大學數量應為150所,為主導整併工作,教育部將訂定辦法,未來要組合併推動審議會,擬出合併計畫,要求大學執行。因此,政府除訂定相關辦法與指標外,亦應研訂執行時間表,期以彰顯與加速政府推動大學整併的決心與執行力。

2. 政府應積極鼓勵大學推動特色經營、產學合作等業務:有鑑於調查結果顯示,高學歷的優勢不再,職場就業能力才是年輕人競爭力的保障。為降低學用落差,真正貫徹務實致用的教育理念,教育部應積極鼓勵大學(尤其私校)推動如特色經營、產學合作、實習等業務,例如提高與學校特色經營、職場學習或就業有關的獎補助比例…等配套作法,力促學校真正發展特色經營,並擴大投入職場學習、實作應用類的教學課程設計與資源,以強化學校競爭力,以及學生職場就業力之養成。

3. 大學退場後的校園規劃使用應以公眾利益為先: 有鑑於調查結果,大學退場後的校園規劃使用,應以設立社會福利機構、公園綠地、興建合宜住宅..等與公眾利益有關為主,並可朝向與現行政府力推之長期照護政策、環保與綠美化政策、住宅政策予以結合,以利資源整合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