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科技又帶來新的生活模式了,這兩年隨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模式改變,越來越多商家朝向電子商務發展,相對也帶動虛擬店面的興起,隨著實體零售業績下滑,許多商家逐漸思考:是否應該要加重電子商務的比例以因應時代的變遷?

(影像擷取自Youtube)

資策會創研所洪毓祥副所長在「智慧購物商城論壇」當中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的衝擊越來越大,消費者行為也產生改變,越來越多使用者將實體店面當成「Showroom」,現場只看不賣,但是會在看完實際商品之後轉向網路商城購買價格較低的同樣商品。

根據資策會數據資料顯示,目前20歲到50歲持有聯網裝置的消費者普及率達七成以上,而尼爾森的資料顯示有68%的消費者到實際店鋪購買商品前會先上網查看商品,有52%的消費者在網路購物前會先去店內查看產品。洪毓祥表示這樣的狀況讓許多商家行銷人員必須思考「如何讓消費者能實際體驗商品的同時也能獲取完整的商品資訊與評價,並且設計出有趣的購物體驗以增加現場實際購物行為。」

為了達到這這效果,開始有許多商家推出所謂「虛實整合:櫥窗展示與線上購物」。台灣目前推出的是商品圖片外加掃QR Code到線上購買,再以電子零錢包支付款項,不過國外的方式有一些不大一樣,以紐約曼哈頓的Kate Spade為例,他們會在店面的櫥窗擺設24小時展示的商品,並且在一旁設置一個觸控螢幕,消費者在實體店鋪結束營業後仍然可以透過觸控螢幕購物。如果消費者是住在紐約區,可以自行填寫希望收到貨品的時間,最快能在一小時內拿到商品,並且採取貨到付款的方式,而且快遞人員會等消費者將送達的衣物試穿完畢後,取回消費者不喜歡的品項。

另外,日本知名品牌Uniqlo 在店面推出稱為”魔鏡”的試衣鏡,採用體感辨識系統以及半反射螢幕科技,讓消費者在試穿衣服的同時若想要嘗試不同的顏色,只要輕鬆點選就可以讓身上的衣服立刻跟彩虹一樣繽紛,這樣不但可以省去試穿不同花色的時間,也縮短每個消費者使用試衣間的時間,甚至展示空間也不用擺太多衣服,可省下不少空間。

除此之外,有的商店還會先在臉書放上衣服的照片,並將按讚的數字顯示在電子衣架上,甚至連家樂福都在菜籃裝追蹤器,透過數據分析讓商家知道消費者在那些點停留、停留多久等等。
這些新科技的運用都是將虛擬運用和實體店面結合,雖然看起來有各式不同的風格,但其實都是希望可以吸引民眾的目光,在看到商品的同時享有滿意的服務,進而達到想購買的慾望。不管這些賣點為何,對消費者而言其實都是正面的,只是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習慣日新月異的科技以及新的商業模式。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