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近年現金股利屢創新高,不過,其經營果實卻多由外資享受。自從財政健全方案上路後,愈來愈多企業大股東透過海外節稅,例如今年2月,廣達林百里的妻子何莎,透過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方式,出售四成的股權;此外,日月光的董事長張虔生也已設籍新加坡,且第一大股東香港商微電子國際也是僑外資。

近年來,國內營運績效良好的上市櫃大廠,多數已轉變為外資持股過半的公司。例如台積電,除了最大股東是行政院國發基金,以及國泰、富邦、南山等壽險公司為內資外,外資持股比率高達77%,去年度發1100多億元現金股利,國人只拿到200多億元。此外,日月光去年度現金股利高達156億元,8成也分給了外資;而聯發科與聯詠,去年度的現金股利之6成也歸外資所有;自行車大廠美利達,過去外資持股比率增加約30%,去年度的外資分配比率也已高達至47%。

財政健全方案今年正式上路後,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使得許多企業趕在去年將未分配盈餘分給股東。雖然台灣上市櫃公司近年表現良好,但財政部綜所稅股利所得金額卻相對減少,因為避稅的考量,許多大企業的負責人紛紛遷籍至海外,與財政部原先預期稅收將增加的情形完全背道而馳。新制實施後,許多國內上市櫃公司的大股東,先將資金流向海外,再改以受託人投資帳戶的方式回台。經過此次的稅改後,外資不僅毫髮無傷,反而還獲得更好的待遇,一些在台無營業登記的外資,其股利所得稅率甚至只有20%。

根據資料顯示,自去年稅改後,內資與外資實質稅率差距高達15%,可顯見的是,未來企業的大股東無可避免的將透過各種方式,將資金移往海外;如同2009年遺贈稅從50%降至10%,帶動6000億元的資金回流台灣。

雖然財政部官員強調,上市櫃公司大股東遷籍海外,必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與金管會證期局的相關單位查核,確認其最終所有權人是否為本國人;不過,以目前的稅制趨勢,及台灣的整體大環境,未來大股東資金外移將在所難免。可看見的是,台灣目前面臨的情勢是,因為BOT爭議的影響,真正的外資已逐漸對台灣卻步,而企業大股東也紛紛轉為外資,不僅國內稅收驟減,資金撤退也將大大影響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可說內憂外患將排山倒海而來。此時,政府是否該逐一檢視政策面的完整性?還有,如何協助企業對台灣的環境更具信心,以挽回逐漸外流的企業?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將與政府的態度息息相關。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