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鍾小玲╱編譯】圖片來源:www.livepencil.com

地球正處於浩劫中,但情況有多嚴重呢?根據美國科學家最新公布的研究警告說,自第五次大滅絕、也就是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時代結束後,地球正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人類正是第六次大滅絕的罪魁禍首。不過科學家也說,如果透過積極地努力保護地球生物,第六次大滅絕還是可以避免的。

剝奪生物多樣性 危及維生系統
美國的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大的研究人員,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對於那些已經瀕臨絕種的生物,需要運用快速的、強化的保護措施來疏解牠們面臨的生存壓力,尤其是生物棲息地消失、為了經濟利益的過度開發、氣候變遷等,這些因素促使地球上許多物種滅絕和生態體系瓦解,加上地球人口持續增長,不斷增加資源消耗和經濟掠奪,情況越來越糟,若不儘快展開行動,機會即將瞬間而逝。」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現今物種滅絕的速度持續下去,人類在短短三代的時間內就將面臨生物多樣性被剝奪的後果,這意味著地球的生態體系很可能無法延續人類賴以維生的各種系統,從農作物授粉到水源和空氣的淨化與循環。

疏解瀕危動物生存壓力
以過去的廿世紀,人類為了追求工業化,燃燒地球萬古以來形成的化石,改變了地球生物習慣的氣候。根據《美國科學雜誌》(the Scientific American)統計,人類至今已開發了半數以上的陸地,作為城市、伐木、糧食之用,因而破壞了其他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報導指出,為了防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考慮採行的策略之一是把瀕臨絕種的動植物遷移到更能夠永續維持的環境中,以幫助這些動植物適應氣候變遷。

一支由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提議,把一些特別挑選出來的物種,像是加州瀕危的季諾格紋蛺蝶(quino checkerspot),從牠們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的舊棲息地搬走。科學家說這種做法並不算極端,因為他們並非去遷移亞歷桑納州的犀牛群,或是把北極熊遷到南極洲,因為北極熊這種掠食者可能破壞南極當地的企鵝和海豹生態。他們想做的是,把受到地球暖化而瀕危的物種,遷移到其他類似的生物地理圈,也就是在原棲息地附近相似的生態體系中。

被稱為「香榧守護者」(the Torreya Guardians)的一群博物學家、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已經開始從佛羅里達走廊把榧樹遷移到更北邊可容納的育樹區。過去由於病蟲害及潛在的氣候變遷,使得這些佛羅里達榧樹(Torreya taxifolia)持續消失中。

儘管把新物種引進新的棲息地常常失敗,但也不乏成功案例,且生物學家已經找到使瀕危物種重生的方法,例如最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已經成功地使過去全球僅存七隻的黑足鼬,復育到如今有四千八百隻之多。生物學家說,這樣的結果代表即使黑足鼬多年以來都只剩下個位數,但牠們如果生存在有利的環境條件之下,就有潛力可以快速地復育。

然而,科學家在新的物種瀕危研究中也提出警告:自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的生態體系需要花費幾十萬到幾百萬年才得以再現生物多樣化。如果我們不致力挽救地球生物,人類將可能提前消失。而另一份研究也指出,即便是最保守估計,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物種滅絕率比之前所估計的快了十到百倍。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如何避免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