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田昊
沅澧大地是現湖南省沅水、澧水流域這兩塊文化相近地區的合稱。是“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這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辭句,讓“沅芷澧蘭”也成了流傳至今的動人名詞。悠悠江水,芳香芷蘭,寄託著湘夫人娥皇和女英對舜無盡的思念和憂怨。為愛殉情的湘夫人最後投江自盡,憂怨和哀婉飄蕩在三湘大地。

其實,這不也是屈大夫的寫照?屈子心系楚國,懷著無從報國之苦,更有亡國之恨也投江而盡。他在湘資沅澧間滿懷情感地上天下地,尋覓時空,執著地探求是是非非,善惡美醜。他是一個多麼深情而執著的存在!

我們沅澧地區的端午祭品——鹼水粽是不是也是一個深情而執著的存在呢?在粽子的花樣、餡料越來越多的當下,我們的鹼水粽仍堅守著那原初的極簡單純:全然糯米製成,絕無餡料,這是不是作為祭品的粽子最根本的成色呢?而那似苦實甘的淡淡鹼味莫不是前輩融入的那份澀澀追思?

每當時間進入到農曆的五月,梅雨淅淅瀝瀝的籠罩整個江南,這時候記憶裡的家鄉,是屬於粽子的。記憶深處的家鄉,農曆五月往後的半個月時間裡,到處都是粽葉的清香。

月初,母親就會去採集最鮮嫩的箬竹葉,洗淨、陰乾備用。

初二下午,就著陰暗的天光,挑除掉糯米裡夾雜的小石子,再把糯米放在帶著點稻草灰的清水裡長時間浸泡。

初三,一般是在陰雨綿綿的午後,割下幾柄棕櫚樹的葉子,順著葉尖分叉的地方,將葉子一縷縷的分成最原始的棕櫚繩。再將泡好的糯米倒在盆子裡,將箬竹葉卷成圓錐形,用一個湯匙,將糯米填滿整個箬竹葉做成的圓錐裡,用筷子紮得瓷實,用葉子尖端把裡面的糯米封好,在用棕櫚繩捆綁嚴實,吊在椅子肩膀,一柄棕櫚葉大概可以捆30個粽子左右,綁好後只需輕輕提起棕櫚葉柄,一大串綠意盎然的手工藝品就垂涎著你的眼簾。

初四的早上,父母會提起一串煮熟涼透的粽子,以及一塊新鮮的豬肉,當做節日的禮物,送給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家鄉的說法是辭節氣,在端午前天,懷抱滿懷感恩,請他們的父母品鑒自己的手藝。

待到五月初五。

清晨,父親會採集一大捆帶著露水的艾蒿,用稻草分成小捆捆好,懸掛在大門口的屋簷下,待過了梅雨時節之後,在炎熱的夏季裡,用乾透的艾蒿草熏煙,將會是蚊蟲的最好的剋星。而陳年的艾蒿草將會在每年的這天晚上,被父母用來燒水給孩子們洗澡。

懸好了艾蒿,母親會將熱好的粽子取出來。扯開棕櫚繩,剝離箬竹葉,露出裡面緊致爽滑的粽子,用一根筷子從頂端穿過去,既可以蘸著蔗糖慢慢吃,也可以就著去年冬天醃漬的酸菜,吃一口粽子,再吃一口酸菜。

只餘下記憶深處的粽葉清香滲透過緊致爽滑的粽肉留在脾胃深處。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