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陝紅宇

廣州的地鐵,相當於臺北的捷運,都是地下交通。準時,便利,快捷是共同的特色。一個城市地鐵的發達程度顯示著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廣州屬於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地鐵早在1999年便開通了第一條線,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陸陸續續已經開通了八條線路,覆蓋了廣州的大部分地區。

廣州的常住人口在2013年底達到1192萬,人口高度密集,勢必對公共交通的需求很大。地鐵的開通,吸引著大部分的出行人群,極大程度的緩解著公共交通的壓力。地鐵作爲一個公共場所,它的主要作用是服務出行民衆。在做好本職工作外,能夠做點別的事情會讓民衆更滿意。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便民傘服務,廣州的天氣變化莫測,也許有一朵烏雲飄來便會形成一場暴雨,時間雖短但氣勢之强,雨量之大也并非一個人小跑幾步所能解決。地鐵裏面便專門設置便民傘,遊客衹需要押20元人民幣便可借走,在半個月之内準時歸還即可,歸還的地點在任何一個地鐵站都行,最大程度的方便民衆出行。如果在規定期間内未歸還,押金便歸地鐵公司所有。整個的借傘還傘過程,簡單便捷,民衆都會不約而同的爲這項服務點讚。

另外一項便民措施是在重大的節日期間,地鐵會免費對一些特定的人群開發。例如高考,廣州馬拉松比賽等等。考生、比賽隊員衹要拿著自己的准考證、號碼補可以在一天内隨意的進出,不需要花費交通費用。

在搭乘地鐵中,有一類特殊的人群便是推嬰兒車的媽媽。上下樓梯,換乘線路,搬運嬰兒車都需要很大的體力。地鐵方面也會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方案,包括升降電梯的運行,直接將媽媽以及嬰兒送到換乘的地鐵站,不需要費太大力氣換乘,不時也會有熱心工作人員的幫忙。

這些點點滴滴的便民措施支持著廣州的發展,正向它的廣告宣傳語所言:地鐵,爲廣州提速。它是廣州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路通暢了,人民生活便利了,生活自然就好了。它帶來的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包含著一種人情味,一種社會責任感。

相比臺北,有一點不足是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注度不夠。在臺北能夠看到殘障人士自由的搭乘捷運,不慌不忙的上下車,在廣州地鐵則很少能夠看到,一方面是民衆很少排隊,還沒等到下車人員全部下完便着急衝上去,整個秩序很混亂,殘障人士也不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地鐵開關門的時間相對較短。如果地鐵運營方面能夠提出一些針對殘障人士的措施,那麽社會文明便會進步一大截。

最後,真誠希望廣州的便民措施能夠越做越好,能夠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真正爲廣州提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