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藝

在還沒有上大學之前我就夢想可以成為一名志願者,去參加各大運動會的志願活動或者去當愛心教師。這個夢想起源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那一年的《感動中國》節目,當看到有那麼多的大學生利用公益這個平臺發展自己、拓寬眼界、並且幫助社會和同胞,我只想趕快長大,成為大學生志願者的一員。

進入大學的第一件事,我就去加入了學校的志願者指導中心。在這個校級組織中,我們既是最活躍的志願者,也是為志願者服務、幫助志願者組織活動的工作者。四年的時間,我從一個單純的志願活動執行者變成了一個志願活動的開發者和組織者,在收穫到個人成長的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把自己曾經的夢想和現實比對,當我深入瞭解校園的志願活動,熟悉其運作流程之後,發現在此之中,真正有公益意義的志願活動屈指可數。

中國大陸對於志願者這個概念遠遠沒有國外那麼成熟和先進,可以說我們才是剛剛開始觸及公益這個領域,特別對於普通的大眾來說,志願者和公益的概念大部分還停留在大掃除、做清潔的層面。在大學期間做的志願活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類別:關愛弱勢群體、展會和大型會議輔助、下鄉支教、知識普及。初看上去,每一種類別的志願活動都具有較強的公益意義,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極容易把活動做的浮於表面,變成“清潔打掃”類活動。對於關愛弱勢群體和下鄉支教這兩個活動,在過了那段“流行期”之後,開始出現受助對象抱怨的現象。從象牙塔裏走出的大學生在沒有具備足夠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對受助對象進行為期較短的輔導和幫助,這樣的結果就是受助對象不但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幫助,反而被志願者們打擾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當我們走過“志願者”概念得到一定程度普及的發展階段,我們該做的是將大學生志願活動做深做強,使得公益目的真正落到實處。首先,高校的相關部門和領導需要對志願活動重視,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志願活動,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其次,作為志願活動的組織者,需要改變志願活動盲目擴大化的發展模式,在可以切實幫助到的人群中開展有成效性的志願活動。另外,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強化公益和志願的氛圍,灌輸正確的公益思想,不鑽謀個人利益,建立對志願者的正確認識,培養負責、盡心的志願者精神。

大學的志願經歷在豐富了我生活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有更多心懷公益夢的少年能後在大學甚至是走進社會之後能夠把自己的公益熱情和想法貢獻給需要關心、需要保護、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同時也可以出現更多成熟、可靠的公益NGO和校園公益組織。

Photographs on this page are available under a CC0 Public Domain.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 解決大忙人的處方
全民瘋路跑
今天,你為女生節而忙了嗎?
現代人迷失婚姻價值觀 造成生育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