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旻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部分國家感染案例持續增加,反觀台灣防疫表現優異,隨著零確診天數增多,至今累計420人解除隔離,市場呈現樂觀氛圍。台灣經濟研究院近日表示,台灣GDP成長保1沒問題,政府推出的振興券、防疫國家隊輸出以及投資持續成為維持台灣經濟的三大支柱。

綜觀國際主要經濟大國GDP表現,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指出,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衰退4.8%,是12年來最低,中國第一季也衰退6.8%,是28年來首見。台灣方面,因受惠於固定投資,及台商產線移回等,在亞洲國家中算表現不錯;台灣第一季出口成長3.7%、經濟成長率也有1.37%,在經濟外冷的情勢下,相較他國對內可說是有感微溫。

HUYJ26

目前國內經濟表現比周邊亞洲國家較佳的主因,在於投資熱度尚存,防疫國家隊對他國輸出口罩、防護衣、呼吸器等醫療資源,創造了出口商機。不過,不少產業與商家仍受疫情衝擊,尤其飯店及餐飲業、旅行及相關服務業、航空運輸業更是重災區。此外,在就業狀況方面,根據主計總處數據顯示,3月失業率約3.72%,4月資遣人數也達到1.5萬人,勞動部公布的無薪假人數更飆破2萬人,創下金融海嘯後新高;企業營運及失業狀況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總體而言,台灣經濟受疫情影響造成的衝擊,首先是產業供應鏈斷層問題,其次是內需市場如何重建,再者為全球景氣衰退對台灣進出口的影響。目前政府積極祭出振興券、紓困補助方案,及近來的安心防疫國內旅遊補助,可能具有短暫救急的效果,但長遠看來,疫苗仍未研發完成,全球疫情控制情況未明,如何因應後疫情下的國際經濟局勢,對內採取治標又治本的政策,落實振興產業及實體經濟,對外持續刺激出口,並增進進出口貿易,才是政府應該深思熟慮、並審慎規劃的。此外,除了目前政府重點振興的觀光旅遊相關產業外,傳統產業及製造業亦是台灣實體經濟重要的一環,其持續疲軟的狀況,更是後疫情時代中,政府應該列為重點輔導升級轉型、及紓困振興的項目。短期的資金補助僅能振興少數產業一時,如何輔導企業轉型升級,甚或協助民眾增進新時代技能,才是持續刺激經濟發展、提升生存競爭力的不二法門,政府決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