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空地基的台灣技術人力結構
【專家評論/鍾志明 醒吾科技大學研發長】
103年度技職院校日四技的分發結果已出爐,其中缺額最多的是商管類群的1829人,可是若除以招生人數,則要以工管類(32.3%)、動機(30.2%)、電機(27.5%)、資電(27.0%)較高,這些都是製造業與高科技業所需要的未來技術人力來源,由此可見,台灣技術人力結構的地基已被快速淘空。即使在服務業,日前在一場由教育部與商業司聯合舉辦的產業學院座談會中,教育部提出餐飲與觀光休閒人力供給過剩一說,招來業者猛烈的抨擊,認為教育部不食人間煙火,不知道產業缺工的慘況。其實教育部與產業都沒有錯,失業率與缺工率並高的原因實際上也不是來自於學用落差,而是來自於人才結構的失衡。產業要的是基礎技術人力,但「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卻是中、高層級的技術或管理人力。學生及他們的家長想要的是跳過基層這一部份,但卻忽略了實務的不可行。因此,當餐飲科系的學生透過實習了解事實後,當然就不再願意投入此一產業。少子化加上升大學比率幾乎達百分百,過去高中職畢業後即就業的基層人力供給減少了20萬人以上,所以產業人力需求即使未增加,但缺工率卻高的驚人。只要大學招生供給量不變,即使改善教學品質,也無法挽救被淘空地基的技術人力結構,因為那只是增加了上層建築的品質。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大量減少大學招生的供給量,才能回填地基,所需要的數量,若依少子化的基礎計算,恐怕得降低至現在招生總量的50%以下,我們真的需要盡快完成大學的退場機制。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