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媒體努力瞭解為何對於前陣子美國總統大選的預測會失靈,有些人認為是現代科技出了錯。有些雜誌形容這是[會過濾的泡泡](filter bubble),讓選民看不到真正的民意,讓民主政治失靈。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也證實了這個觀點,川普的選民也活在自己的資訊泡泡裡面。而主流媒體,也沒有讓川普的支持者走進他們的泡泡裡面。

那是因為Facebook及Twitter使用的演算法,都讓使用者進入了個人化的訊息裡面,每個人讀到自己想讀的新聞、文化觀念、還有政治傾向。我們似乎很喜歡這樣的環境,社群媒體公司也是,它們努力讓我們在彼此認同當中按[讚]。但現在這個泡泡似乎不再吸引人了,這些科技公司們又努力提供我們各式各樣的資源,以打破它們創造出來的泡泡。

幾乎沒有人承認自己有偏見,所以數位媒體使用漂亮的視覺效果以及互動式的問答讓我們正式這個問題。因此,使用者可以下載[PolitEcho],經由測試你的朋友是不是偏向喜歡[自由派]新聞媒體,來測驗有多少你每天閱讀的Facebook新聞是不是已經有偏見了。接著使用者也可使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提供的Do you live in a bubble? Aquiz,看看你與[美國主流文化]相聚多遠。(例如你有沒有很多福音派的基督徒朋友,你看不看歐普拉秀,跟在美式鬆餅店吃早餐?)

或許也可以不要那麼麻煩,你可以進入Escape Your Bubble,選擇你想要多瞭解的政治立場。登記後,你的Facebook就會增加很多你想要多瞭解的政治立場的文章。同時,華盛頓日報的記者Will Sommer每周會提供文摘[Right Richter],專門給自由派的讀者多閱讀保守派的文章。

ASD

諷刺的是,當時建立起同溫層泡泡的社群媒體,最後還是被大家認為是解決之道。過去的人藉著不同的電視頻道,找尋自己喜愛的政論節目。現在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幫你省去了按遙控器轉台的麻煩,直接替你篩選你喜悅的文章,但又不讓你知道你正走入偏見的謊言中。

但現在沒有比Facebook更急欲打破同溫層泡泡的了。過去,Facebooke希望提供的是[主觀、個人、特別]的資訊。但因為這次總統大選,它們被人韃伐說是迫害民主的兇手後,公司也承認他們給使用者的是[人們想要的,卻不是人們需要的。]因此,馬克祖格柏希望Facebook能建立一個[公民更多連結參與的社群環境],當作公司的下一目標。他說,公司會增加區域性的新聞,還有增加各種層面觀點的人的文章。效果會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同樣都期待有所改變。

資料來源:

How to Escape Your Political Bubble for a Clearer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