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接連著3部影片不約而同地展露小孩的內心世界。

「嘉年華」的導演文晏勇奪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片中描述少女強暴疑雲中,噤聲不語的小文,不被父母諒解;酒店打工的黑戶小米在警方調查過程也是一問三不知。片中的小女孩們在大人威權的壓力下,成了無力抗辯的犧牲者。

假如可以大聲地呼喊,小女孩們可以勇敢地說出多少事實真相?又可以對社會大眾尋求多少公道正義?

爸爸,你有愛我嗎?

法國片「完美結局」中,小女孩因為單親媽媽病危被送進醫院,因此,她被迫進入爸爸的再婚世界,一個非常陌生又令人緊張的「甜蜜家庭」。

自殺未遂的小女孩,蒼白著臉躺在醫院病床上,她終於對爸爸說出心裡的話:「你不愛媽媽,你不愛阿姨(後媽),你不愛小三,你也不愛我。」

40多歲的爸爸睜大了眼睛,一時啞口無言。

很巧地,另一部俄國影片「當愛不見了」,小男孩艾力西也是12歲,在鬧離婚的家中,他沒胃口、他很孤獨、他沒有同伴,他在父母大聲爭吵的暗夜裡,是躲在門後痛哭流涕,卻完全沒弄出哭聲的早熟小孩。

直到艾力西不明失蹤,警方、志工、爸媽投入森林廢墟搜尋過程中,逐步瞭解──艾力西當年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小孩,急於離家的18歲媽媽,誤以為艾力西的爸爸可以帶來幸福,因而未婚懷孕,但結果不如期望,因而怨偶爭吵不斷,艾力西也成了悲慘世界的犧牲品。

片中並未說明艾力西最後的結局,但是他的離家已經給了家庭、社會最真實無言的抗議。

AOG

12歲的孩子,不解人生

這三部影片的孩子們正好都在12歲左右,約等於小學六年級、即將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

這階段的孩子初識人生滋味,對大人世界看在眼裡,悶在心裡,只差沒有機會被傾聽、被理解。

他們都用眼淚、自殺、離家出走來表達內心的焦慮惶恐,也渴盼有人懂他們、為他們解惑、為他們的人生裡出個頭緒。

記得我在12歲時也是常和爸媽鬧彆扭,不是和弟妹爭吵,就是離家出走。這種對人生似懂未懂之際,若不是爸媽愛心和耐心陪伴,可不知道我已流落至哪兒了。

現代社會的網路世界讓少男少女有地方可去,爸媽也不見得完全掌握他們的心思和交友圈。這也是為什麼為人父母要更用心做到如下三件功課:

  1. 讓孩子養成習慣可以自由表達情緒。
  2. 大人不用憤怒或鄙視來情緒勒索孩子。
  3. 深度聆聽孩子的內在聲音,讓孩子明白「我不懂事,但我可以學到成長。」

沒有聲音的孩子,好嗎?

沒有聲音的孩子,誰來關心?

相信大人心中自有答案,讓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哦!

 

延伸閱讀:

子宮感動教育

老爸老媽不適任,怎麼辦?

碰到軟弱老媽,給她硬起來

碰到好強老婆,給她好言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