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益首

最新消息,兩岸關係緊繃中,前總統馬英九決定應大陸方面邀請,將於6月14日至27日第四度訪陸,率領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學員前往中國大陸,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與「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並走訪河西走廊,體驗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脈絡。此行的意義和重要性如何?

馬英九基金會的「大九學堂」旨在鼓勵青年學子關心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議題,透過交流講座與主題參訪,共同思考國家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法。此次活動將促進兩岸青年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有助於減少誤解與對立。

馬英九強調,作為前總統,他有責任透過民間交流,建立兩岸和平橋梁,傳遞兩岸人民渴望交流的心聲。在兩岸關係緊張的當下,這樣的交流有助於緩解對立情緒,促進和平發展。走訪河西走廊,體驗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脈絡,有助於加深兩岸人民對共同歷史與文化的認識,增強民族認同感。

ADDY5767
圖片取自:(FB 馬英九

在2016年的一次出訪中,馬英九在大陸出席活動時,未被正式稱為「台灣前總統」,而被標註為「世界華人領袖」,他隨後自製名牌以正名。此舉引發台灣社會的關注與批評,認為這是對台灣身份的矮化。

馬英九此次訪陸,若能專注於青年交流與文化傳承,並明確表達台灣的主權立場,則有助於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理解與合作。他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內部政治氣氛激烈(包括罷免聲浪和政治對立)的背景下,仍選擇參加在中國廈門舉行的「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此舉具有高度象徵與實質的政治意涵,對台灣內部及兩岸局勢都可能產生一連串影響。

馬英九選擇在台灣「大罷免」、「反中情緒高漲」的敏感時刻訪陸,被視為是一種主動突破、堅持交流不應因政治氣候而中斷的表態。他以「民間交流」為名,實際強調兩岸和平發展與文化連結,是對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路線的一種對比式呈現。身為卸任元首,馬英九的動作具代表性。他不是單純的私人身份,而是帶著一定的政治光環與歷史負擔。這次出席論壇,也意味著他試圖透過文化與青年交流,為自己的歷史定位與「九二共識」主張再度賦予正當性。

馬前總統擔任過兩任總統及多項職務,政治閱歷經驗豐富,有其一定的高度和智慧,大家要相信他,毋庸過度杞人憂天或預想很多奇怪景象,確實如很多人所說「兩岸情勢愈緊繃,愈是要交流」,不要顧慮萬千而畏縮不前,認為對的事勇敢的去做就對了,能「互信」、「交流」總是美事、好事一樁,比起老是「猜忌」、「隔閡」好上千倍萬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