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inpoint 博士
20141104001
台灣真是個民主蓬勃發展的社會,每每到了選舉期間,各式各樣的議題就不斷被不同的社會團體或公民團體來拋出。這幾天主婦聯盟團體要求全台候選人承諾,校園午餐無基改食品,並且聲明要在選前十天公佈不連署的候選人名單,並據此發動反輔選,消息傳來大部份的候選人不管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都爭相表態支持此訴求,更有候選人加碼演出痛斥基改稻米可能侵台,吃了以後會影響腸道的健康以及特別容易造成小孩了身體過敏等症狀。

基因改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移轉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符合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而變成可供人體直接食用,或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

基改食品主要是因應世界人口逐年攀升所帶來可能糧荒的因應作法,畢竟全世界的耕地面積如不用基改技術絕無法生產出足夠的糧食,而這又以黃豆、玉米為最大宗。這種非傳統技術問世後,隨着產量的大增也引發食用後可能的後遺症之討論。迄今尚未有科學證據顯示食用基改食品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但世界先進國家對基改食品的管理也不盡相同:

在美國方面,主要由食藥局(FDA)、農業部(USDA)和環保局(EPA)負責檢測、評價和監督;採「無罪推定」政策,對GMF的研究與商業化採較寬鬆態度。

在歐盟方面對GMF採較嚴格的管理,對於任何GMF想在歐盟上市,需經過成員國與歐盟兩個層次的核准。

而在日本對於GMF則採生產過程的管理,鬆緊程度係介於美國與歐盟之間。

一般專家都認為在現實供需與價格考量下,GMF或有存在的必要,但必需標示在產品包裝上,而由消費者自己做最後的選擇。

看見主婦聯盟在頂新黑油事件蔓延下,基於對下一代孩子健康的照顧而主張基改食品全面退出校園的訴求令人敬佩,但這種接近民粹式的逼迫各候選人要附和其訴求則不敢苟同,畢竟這是一個純科學的議題,基改食品的取捨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討論。如果在大部分候選人不全然瞭解基改食品始末就輕率答應且連署;例如對我國進口黃豆中有99%是基因黃豆的現實不知如何自處,屆時如果全面拒絕基改食品氣氛形成,台灣如何取得便宜又天然的食品可能是一大難題。

選舉讓各方面的訴求有發揮的空間,但在候選人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就輕率要求或強迫接受其訴求並非民主常軌,如果此路可通,那應該發動修憲廢掉代議士的制度,來實施直接民主,只是在那種情況下,社會會更進步成更混亂,答案應該是相當清楚的,有種「挾選舉以令政治人物」的風氣實在不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