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對的嗎?

父母若循循善誘,理性溝通,通常子女的情緒穩定,懂事成長;若父母情緒暴躁,出口罵人,子女就要閃躲或回擊了。

28歲的上班族哲凱,在科技公司擔任RD,通常到家就是想放鬆,想Do nothing,不料,嚴謹嘮叨的爸爸只要見著他入門,立刻出聲:「這是什麼公司,有需要每天加班嗎?你一個月領多少薪水,值得賣命嗎?」

這一盆冷水潑過來,讓哲凱心煩氣躁,肚子餓著的他不顧爸爸說什麼,坐到餐桌前,狼吞虎嚥地吃著。

月珍碰到哲凱類似的狀況,她是被媽媽像小娃娃般地管教。在一家公關公司擔任秘書的她,25歲了,媽媽卻顧前顧後的叮嚀。

媽媽總是說:「妳便當裝好了嗎?天冷,外套要帶,對了,牙醫已掛好號,記得去看哦!」

「媽,我已經幾歲了,不要這樣婆婆媽媽,好嗎?」

儘管月珍如此抗議,媽媽似乎沒聽見,繼續碎唸。

MAM2

爸媽是明知故犯?

情緒困擾往往來自親子有磨擦,隨著子女年齡增長,許多爸媽仍然視如幼童,聽到反彈,又氣憤難當,認為孩子不孝。

哲凱和月珍的爸媽為什麼跟不上孩子的腳步,儘快做適度調整呢?原因有三:

一、原生家族的惡性循環

爸媽受到自己父母的影響,儘管不想讓家庭氣氛不好、親子關係惡劣,但從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覺還是複製原生家庭的批判教養,使得長大成人的孩子逃無可逃。

二、爸媽的心智年齡停在童年階段

不要看爸媽個頭高大,社會地位頗佳,其實心智年齡可能還停在國小、中學階段,很任性,很幼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三、恨鐵不成鋼的逼迫

爸媽的人生際遇不盡理想,因此逼著自家孩子學鋼琴、練游泳、跑操場,總要孩子為他出一口氣,這時,得不到因材施教的孩子苦不堪言,極力對抗。

哲凱的爸爸罵人屬於第一種情形,月珍的媽媽放不下心,屬於第二種情形。有位大學生慶民,他碰到第三種情形的爸爸,從幼稚園中班要他學二位數進位法,錯一題打一下。恨透老爸的他,碰到有些數學題目明明會寫,還故意放空寫錯,再惹來爸爸一頓毒打。

直到考上大學,他終於脫離爸爸的魔掌,如今,父子關係冷淡,他根本不想回家,也不去理爸爸的簡訊。

如此這般的相處當然會折損子女的志氣,破壞家人的關係,同時,增加不必要的內耗。

MAM3

那麼,可以怎麼做來改善呢?

方法之一:帶領爸媽共同成長

有一天,演說會場來了一對母女,由於媽媽保養得宜,和19歲女兒留著一樣的批肩長髮,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姊妹哩!

「誰帶誰來呀?」我好奇地問。

出乎預料,竟然是女兒帶媽媽來聽演講,只見媽媽有點尷尬地說:「我需要成長,不然女兒一直說我太古板了。」

方法之二:讓爸媽不著痕跡弄懂

珊珊是一位網友,她努力改造爸媽和她相處的模式,她說:「煩不煩啊?唸唸唸,要唸到什麼時候?後來我靈機一變,開始看『爸媽冏很大』這種親子溝通節目,或是看青春偶像劇,當他們陪著我坐下來時,自然看到、聽到時下年輕人的心聲,比起我來回應會好多了。」

咦?這方法還真不錯哩!一魚兩吃,下班後的珊珊故意坐在客廳看書報、看電視,結果爸媽隨著她看正播出的電視節目,說著、說著,也有了比較好的交流和了解。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找到對策影響老爸老媽來成長,才能有更開放、更開心的相處,絕不放棄哦!

延伸閱讀:

戒尿布訓練–女孩篇

重新定義青少年:從10歲到24歲

小孩不皮,他很正常

有了孩子仍然享受房事生活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