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PublicDomainPicture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去年夏天,在紐約市一項名為BEAM6,這項實驗性、專為國小高年級數學資優生舉辦的營隊中,一群11歲到12歲的孩童專注地研究寫在黑板上的數學挑戰題。專為數理資優生舉辦的營隊不少,但令人訝異的是,在這個營隊裡,76個學生都是來自低收入戶的家庭,並且幾乎沒有孩童是白人或亞洲人(在美國,大部分人對亞裔的印象就是數學很好。)

在數學領域上,是不是也有種族太過單一性的問題,一向少引人注意。不過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很多高階工作,例如財經、科學、科技領域的工作中,非裔及拉丁裔的人數太少,這樣的結果造成的是對種族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BEAMS6的課程並不輕鬆,四禮拜每天要上四小時的數學課,由十位充滿經驗的數學老師授課,通過測驗者才可以再晉級到BEAM7。它並非學校課程的補充課程,而是用實用又充滿創意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

以強納森這位非裔小孩來說,他父母親是街頭小販,家住紐約市治安最差的布朗克斯區。他看起來並非數學血統優良的孩子,他在學校的數學成績幾乎都抱鴨蛋,但他竟通過了BEAM6的申請測驗。如同其他頑皮孩子,一開始他相當排斥參加BEAM,甚至把錄取通知書藏起來。最後被母親發現了,她堅持強納森要參加。因此他必須每天上午七點起床,搭地鐵去上這數學課。她對強納森說:[你必須要接受好的教育,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會有好的未來。]

強納森在BEAM中最好的朋友是薩伊。每天她都由繼父送她來上課。她繼父凱文很重視薩伊的數學教育,曾因販毒入獄的他,說自己是在監獄中自學代數的。他說他希望薩伊能有更多的機會,才能看到世界更多可能的窗戶。現在薩伊跟強納森的數學程度都領先紐約市一般六年級生的水準,他們是標準的數理資優生。

但像BEAM這樣的計畫並非沒有遇到阻礙,有很多人不贊同BEAM這種傾注資源在資優的少數種族上的方法,他們認為應該把資源給大多數數學程度差的學生。但拿到美國數學博士學位的人當中,只有2%是非裔,且Google與Facebook公司中擔任工程師的非裔美國人只佔了總數的4%。麻省理工學院的招生部主任說:[如果只靠著學校考試與寫作業,學生缺乏接觸更多豐富教學的經驗,老師怎麼找到班上天賦異稟的學生?體制內教育只在默默加深隔離,卻沒人注意到。]

整個BEAM計畫成立於2011年,由前高登資本公司(Jane Street Capital)的交易員Sandor Lehoczky幫忙成立。他曾是數學競試冠軍,喜歡在面試時問面試者數學問題。他發現被他雇用的員工,都是很早就沉浸在[充滿數學]的環境中了。儘管BEAM6設定給剛從六年級畢業的學生。但他說,他從BEAM學到的是,這樣的課程應該越早開始,並持續越久越好。

從BEAM課程中,老師找到了很多驚喜的答案。有父母從未念過大學的孩子說自己將來想當數學博士;有孩子表示喜歡這裡,是因為他們教得是學校沒教的數學。還有強納森的故事,為了讓聰明,但又排斥數學的強納森喜愛數學,BEAM的老師花了不少努力,最後終於贏得強納森的信任與對數學的熱情。暑期結束,當強納森上完最後一堂課回家時,他的姊姊問他:[課上得如何?你數學還是很爛嗎?]他停了一會,接著說:[妳知道嗎?我去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數學爛,而是因為我數學很強!]

對於要不要繼續參與BEAM7課程,強納森一直很猶豫,他母親決定也不強迫他。當BEAM7申請函寄到他家時,強納森把它閒置在桌上一星期,才開始準備。這次申請書上沒有數學問題,只有意願調查。[你覺得什麼樣的數學讓你感到有趣?] 強納森沒有寫什麼有趣的答案,但卻切中BEAM課程的學習關鍵:[我覺得比例問題很有趣,因為它讓我感到很困惑。不過,最後我總是能找到答案。] 一禮拜後,他把申請書遞出去了。

參考資料:
Beyond ‘Hidden Figures’: Nurturing New Black and Latino Math Whizz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