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特約記者羅怡婷/編譯】 圖片來源:Justis- og politidepartementet

位於挪威偏遠東南方的哈爾登(Halden),一棟黑色的磚造建築坐落在蓊鬱樹林之中,牆面的窗戶造型典雅,兩旁松樹與樺樹夾道。除建築物外築有25呎高的水泥外牆,這裡與大學校園無異,任誰也想不到這是高度戒備的重刑犯監獄。

令人訝異的是,在監獄區裡甚至看不到守衛瞭望台、槍枝、鐵刺網。典獄長何達爾笑著對訪客解釋,這所監獄的一切設計都是經過巧思。「除了外牆與看起來像典型監獄,內部設計倒與一般建築物無異,有如大學、醫院、學校等。」

何達爾表示,這所監獄收容了形形色色的受刑人,包括殺人犯、強暴犯,另外因為鄰近瑞典,也收容了不少毒品走私犯。在他看來,這些人做了壞事,但並不是壞人。他強調:「這其中的差別相當重要。他們是人,必須待之以尊重。」

他一語道盡這座啟用於2010年的監獄其背後的思維。挪威擁有北海豐富原油,國民生活富裕,政府每年在每位受刑人身上的投資高達9萬美元,是美國政府的3倍。

挪威人相信這樣的投資相當值得,因為受刑人的再犯率低於30%,美國卻是挪威的2倍。美國境內共有220萬名受刑人,挪威則不到4,000人,受刑人口佔總人口比只有美國的10分之1。

哈爾登監獄採開放式管理,氣氛輕鬆,受刑人與典獄長間的關係友善,甚至可在監獄內自由走動。但所有的出入口均有上鎖,並佈設監視器。穿過矮白樺樹叢後,便是一整排木造及金屬鍛造的優雅建築,也是平日監禁受刑人的牢房。

這裡250名受刑人每日有12小時被監禁在單人牢房內,但裡面陳設一應俱全,包括木質家具、淋浴間、冰箱及平面電視。但哈爾登監獄的獨到之處不僅止於此,受刑人可以與獄政管理人員一同在健身房運動,也可在飯廳區共同用餐。

來自美國的德瓦爾-洛肯女士(Karin Dwyer-Loken)婚後在哈爾登監獄教授歷史課及英語課。她表示這所監獄的基礎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有機會在正確的幫助與指引下改變生命,擁有第二次的機會。」「他們被監禁於此並不是為了受懲罰,而是為了服刑期。監禁本身已足以作為懲罰,而不是在監禁以外,再加諸其他惡劣的對待。」

這般哲學恰與美國形成強烈對比。德瓦爾-洛肯曾與在德州及喬治亞州監獄任職的人討論,他們並不認為能夠套用。她認為這是由於美國刑罰政策太過強調自發的內向性改變,認為做了壞事的人理當受到長時間的懲罰,並應在其受刑期間,儘可能地加諸其它懲罰。

在哈爾登監獄,受刑人若違反規定、曠課或缺席輔導仍會被移送至以較傳統方式管理的監獄。

沙巴提安(Sabastian)因殺人入監服刑,目前在獄中的五金工作室學習焊接。他若是在美國,可能會受到幾乎全天候,約每日23小時的監禁。

沙巴提安反問,這樣的受刑人出獄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他們滿腔怒火,忍不住以攻擊他人來發洩情緒。若是我整日有23小時被監禁,每當獄卒經過牢門口時也會很想狠踹他一腳。不是嗎?橫豎都要被關23小時。但這裡的人以尊重待我,給我機會、信任我,而我想讓他們知道我值得他們這般待我。」

哈爾登重視給人第二次機會,一條重新融入社會的途徑。這座監獄確實衝擊人們再重新思考犯罪及刑罰的意義。(資料來源:npr)

Photo Credit: Justis- og politidepartementet @維基百科 CC BY SA 2.0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看待受刑人的另一種眼光—探訪挪威以人為本的開放式監獄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