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尚智  

很多職場工作者都有共同的困擾,每天有永遠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因此感到焦慮。其實,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減緩這種壓力,也就是「每天工作的第一個小時,做最重要的事」。

首先,要區別看待「重要的事」與「緊急的事」,但不要分成坊間常見的四象限(重要又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緊急不重要)。這樣的盲點是看不出「重要性」的排序,也就是「重要」、「很重要」、「最重要」的差別,容易把「重要又緊急的事」放在「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之前,這是經常忙一整天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的主因。實際上,後者遠比前者重要。所以,應該全部以「重要性」(主要因素)排序,再考慮「緊急性」(次要因素)進行有限度的調整。

其次,把「重要的事」分割成幾個具體又互有關聯的單元,也就是「拼圖化」,而非「碎片化」。如果一小時的工作進度是一片拼圖,累積十個小時的進度,應該要拼成一張十片的拼圖,而不是蒐集成十張碎片。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容易評估每天的進度。

以撰寫企劃書為例,可以用字數統計(量化的拆解)或幾個單元(質化的拆解),目標就是完成一份企劃書。我們事先預估這個小時的進度(或工作量),預估的依據往往是過去經驗,一開始預估不精準是正常的,實際花費時間通常比預估時間更多。因此需要不斷修改自己的預估值,逐漸接近實際值。

ADEY1711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寫企劃書是腦力活動,需要靈感,因此經常出現投入很多時間,卻沒什麼靈感的困境。解決方式是,有些人在走路與洗澡的時刻容易有靈感,因此在寫企劃書的一、兩天前的走路或洗澡時,就事先發想,把想到的靈感寫下簡單的一、兩句話或關鍵字,哪怕是很零碎或發散的想法都好,這些字句都容易讓第一個小時的工作有進度。

這也提醒我們,在一天之中,每個小時的時間價值是不一樣的。工作第一個的小時,通常是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時刻。如果第一個小時要開晨會或不斷被打擾,那就提早一小時工作。每天在這一個小時專注不分心,是合理的期待,起碼對很多人而言,如果一次專注兩個小時恐怕太長了。

每天工作優先做最重要的事,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即使沒有完成也會知道每天的進度,就像吃了定心丸,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會順手很多。如果萬一時間不夠用,就放棄「最不重要的事(也許緊急)」,其實當初就可以刪除或減到最少,不過一開始做這種取捨很困難,需要自我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