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在最近好焦慮,無論是居家工作、居家學習、被迫關在家裡、被迫取消的行程、被家人煩到好焦慮等等,大家的心情好像只好更差,沒有最差。似乎也沒有誰因為居家心情比較好。

info_img
圖片提供:許嬰寧 心理師

偶爾來點小確幸,吃到喜歡的東西,看到一點曙光,然後大家心情又低落下去。

焦慮真的對我們來說影響這麼大嗎?
我們真的這麼容易焦慮嗎?

很多很少感覺焦慮的人,也開始會有點自我懷疑,那種【我又沒怎樣,比我不幸的人更多、我幹嘛焦慮啊、我又沒染疫、我已經很幸福了、我是這麼正向的人….】這些正向信念,好像擋得住一整年的疫情,也擋住了過去一個月的三級,但怎麼漸漸開始有點檔不住了….整天就覺得【煩!

日子還要這樣下去多久? 我是不是也生病了?

不是的! 

一、焦慮是一種程度

焦慮就好像體溫一樣,他會變動,但會在一個合理範圍內變動。如果超出那個合理範圍,而且超出時間太長的話,才會造成我們長期的健康損害。在一個合理範圍內,而且可以被調節回來的話,不代表我們生病。不要害怕焦慮,焦慮是一個程度的顯示器,就像溫度一樣,發燒也是一種,讓我們知道我們需要【被照顧】。

二、焦慮是一種生存本能

焦慮在生物學上,是一種自然而且天然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原始的山洞或草原上求生時,如果出現猛獸、水災,任何會危及我們生命的狀況時,我們都會恐懼、焦慮,因為這會讓我們得以應變,甚至激起我們的鬥志和腎上腺素分泌,讓我們能去面對難關。是的,所以當我們感覺生命備受威脅,害怕染疫,聽到各種和疫情有關的危險消息時,我們自然會焦慮,這是天然反應。

三、焦慮是一種腦袋的反應

情緒是一種感受,感受是從腦袋怎麼想開始的。也就是說,情緒真正的來源,是從【我們怎麼想>我們怎麼感受】,換言之,我們怎麼看待一件事情,會影響我們對那件事情的感受。我們如果【覺得】一件事情很可怕,我們就會【感覺】很害怕。我們如果【覺得】一件事情沒甚麼好怕的,我們就會【感覺】不怎麼害怕。同樣一件事情,我們怎麼看待,會影響我們的感受。

如果你覺得蘋果很健康,你會感覺吃蘋果是好的,反之,你若覺得蘋果是一個含有大量農藥的水果,你會感覺吃蘋果不見得好。對疫情、對疫情的新聞也是,我們會因為我們收到的訊息,而產生不同感受,然後會影響我們接下來的心情。如果我們不善於消化這些情緒,可能就會被焦慮所困住。

所以我們可以:

1. 減少吸收相關訊息,避免吸進【壞消息】
2. 減少傳遞相關訊息,避免引發更多討論在眼前發生
3. 減少吸收重複訊息,避免負面能量不斷加成
4. 減少反駁爭論消息,避免消耗體力和精力
5. 增加作息的規律性,避免無力感和脫節感累積
6. 增加小任務baby step,避免提不起動力完成大事
7. 增加居家空間時間界線,避免隨時被打斷或被干擾
8.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以往七成的標準看待自己和家人,別讓這段時間在家人之間留下難以抹滅的不愉快,因為真正的敵人不是家人,是病毒。

真的忍不住用手機的話,寧可看一些不用腦的節目打發時間,也不要一直吸收疫情相關訊息。

真的忍不住一直吃的話,寧可吃一些小包裝的東西,也不要一次就嗑掉一堆還後悔莫及。

真的忍不住一直上網購物的話,寧可多買一些以後也會用到的東西,也不要一直買只有現在想要的東西。

真的忍不住想要和家人吵架的話,寧可先戴上耳機彼此冷靜一下,也不要把甚麼話都講出來,在這小空間裡自焚。

真的忍不住想要一直睡的話,寧可早睡晚起,也不要讓自己晚睡又更晚起。

真的忍不住要一直整理家裡的話,寧可一邊整理一邊斷捨離,也不要整理到一半又開始買東西。

真的忍不住想念朋友的話,寧可趁機好好關心聯絡一下,也不要只是想想然後又默默放下。

真的忍不住看看以前旅遊的照片的話,寧可把手機電腦剛好趁機整理一番,也不要一直活在不適合的過去。

真的忍不住開始吃垃圾食物的話,寧可把食物和家人一起分享或是線上聚餐,也不要帶著罪惡感把垃圾食物都醜化了。

延伸閱讀: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每天就是一個字「煩」!我是不是生病了?心理師:焦慮是我們天生的生存本能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