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清厚

五,六十年代的軍公教月薪1,2千元,跟民間企業怎能比?那些年,路邊擺攤、賣豆漿、包子、饅頭、冰水的攤販一天可賺一、二百元,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元。而當年公務員每月初牛皮紙裝好的「薪水袋」裡放的是一、二千元;在生意人眼裡「拿薪水袋仔」的「吃頭路人」,在親友聚會時常可聽見,社會上似不屑公務員的那份低薄薪水。

半世紀過去了,台灣在國民黨政府為國舉才,推動各項重大建設,經濟起飛,台灣成了亞洲四小龍;直至1972年至1978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年年對公務員調薪,甚至一年調升二次,以應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並強化公務員各項福利、權益,吸引國人奔相報考;錄取率之低,為公務員在社會上樹立新貴形象,成了國家的菁英。

正當中國大陸開放時,台灣商人急著西進,前總統李登輝於1996年提議「戒急用忍」,阻斷台灣經濟成長。半導體因為有政策的支持,又有全球的巿場,其他行業政策封閉,又面臨關稅壁壘,巿場小,毛利低,當然無法跟上GDP的成長。台灣科技業從業人數僅33萬,佔比不足3%,但服務業則有680萬人,佔比達到60%,國家有過半數工作人口的產出被限制在國內巿場,當然普遍低薪。

ADDY9134
圖片取自:(FB 中國國民黨 KMT

近三十年來,我們GDP成長主要來自半導體資通訊出口,其中又大部份來自台積電,七十年代的台灣,政治清明,舉才治國如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奠定半導體的基礎及發展方向。市場不開放怎能成長,唯有成長才能擺脫低薪;兩岸關係處於冰冷,市場經濟不擴大,只靠台積電,怎能帶動其他產業,低薪永遠無解。

自蔡英文、賴清德以降,兩岸關係依然不改善,百工百業薪資不提升,放任向下沉淪,為獲選票、護政權而砍年金,實是不敢說出的原因。管它百業低薪,百工就勒緊褲帶吧!只會砍公教年金,拉下公教人員,一起與勞工落入沉淪,連個基本低薪也解決不了,治國無能;選舉策略、戰略卻無人能出其右,藍營也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