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人生自古誰無死?「死」字原本是親友間避諱的話題,對長輩講,擔心成了咀咒;對孩童講,恐怕造成夢魘。

近年來,生命教育成功,開放了許多話題,例如:放棄「急救同意書」,簽署捐贈大體、提前寫妥遺囑、病人自主權利法,或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

此時此刻,「快樂走」應該是個可以提倡的時機了,「快樂走」有三元素:

一、是當事人在自由意志下的決定。

二、當事人早已用文字、錄音、錄影,或當面告知方式說明「快樂走」的方式。

三、家屬尊重當事人的決定做到最後的陪伴。

 「快樂走」的前提

 由於當前社會許多退休大大人早已進行「健康老」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千年來「生老病死」的舊思維,不見得要經歷「病」的折磨,在大限來臨之際,就是落葉歸根,自自然然地走。

試舉一例:一位女性長輩雖是獨居老人,但日子過得挺充實,清晨到公園走動、接著到菜園拔菜、回家洗個澡、做個蔬果魚肉午餐;下午小憩片刻,開始翻看報章雜誌、做剪報、回個電話;晚餐和兒孫視訊半小時、看個電視新聞、做段養生操、唸點佛經,接著準備上床睡覺。

她心無旁騖,專心享受生活,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讓我睡不好的事,這些年已經一個一個放下,一覺到天亮才是人生當務之急。」她的領悟和執行,真的讓她晚年好過,雖然有點毛病,例如骨刺、膝蓋退化,尿失禁,她都笑瞇瞇地說:「我們和平共處,只要不要讓我躺到病床,都是感恩的好事。」

她已經94歲,還能四處打轉,每天過得開心自在,讓我感動之餘還暗自學習。她安排的「快樂走」已告訴兒女:「這一生我已經活夠本了,接下來若身體倒下不要把我灌食、打強心針,更不要開刀,讓我安安心心地走,你們就過好自己的日子,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吧!」她準備最終是不吃不喝,順順地離去。

HUYF65

生老樂死 

根據衛福部最新研究顯示,國人平均有8.41年是不健康生存年數,有的還是躺在病床上的,這個數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定要這樣受盡病痛折磨嗎?一定要造成家人經濟和體力上的負擔嗎?

已有自覺的大人早已用「健康老」的方式照顧自己,過好五動人生(適度運動、到處走動、家務勞動、成長心動和飲食嚼動),準備跨越「生老病死」進入「生老樂死」的新境界。

活出「生老樂死」的人當然可以在「自得其樂」「與君同樂」的良性循環下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快樂,最終到了人類的極限,必須離開人世,這期間少則20多年,多則40多年,相信到了這樣時刻,人生了無遺憾,心存感恩,樂意自動離去,而兒孫也從中學到長輩令人尊敬的生命態度。

一路好走的秘訣

根據北歐國家提倡死亡前一週失能,這非常符合「快樂走」的原則,並不是在離開世界前要表現嘻嘻哈哈、樂不可支的模樣,而是做到如下四種心態的調適。

一、了悟已做到「健康老」的必要性

二、了悟身體回歸大自然的必要性

三、了悟這一生嚐盡悲歡離合的必要性

四、了悟不再糾糾纏纏的必要性。

當最後時刻來臨時,勇敢、堅強、感恩地忍受靈魂脫殼而去的陣痛,然後……輕輕地……輕輕地……瞌上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