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閒雲野鶴

台灣的民主發展相當成熟,隨著九合一愈來愈近。各地方選將也都使出渾身解數力求開出紅盤,而因為年輕人特別是首投族的投票率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一般而言,全世界的年輕人由於理想性較高,通常都站在執政黨的對面而同情在野黨,因此在選戰過程當中他們會勇於表達他們的意見,特別是在當今網路發達的世代,但實際上,由於這些年輕人大都在學或剛出社會上班,因而他們的工作地點與戶籍地通常不同,因而在投票時缺席,而造成投票結果與民調有落差的原因之一。

由於上述原因,一般人的印象都是年輕人的投票率不高,這在國內外情況皆同;例如日前舉行期中選舉的美國,在上屆(2010年)的期中選舉中,18至24歲年輕人的投票率僅有21%(全體投票率37.8%);而英國2010年大選時,年輕人投票率也僅有44%(全體投票率65%);日本2012年的眾議員大選中,20至29歲的年輕人,投票率僅有38%(全體投票率59%)。至於國內方面,政府相關單位(如中選會成內政部)並沒有做這方面的統計,但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截至今年(2014年)9月,全台20到34歲青年人口數超過520萬,占總投票人口27.98%,但2008年媒體民調顯示,有4成6年輕人未投票,原因是很多離鄉背井讀書或工作的年輕人,覺得返鄉投票成本高,很多人因此放棄投票。今年由於年初沖仲丘及太陽花事件激發了年輕人更關心公共事務,因此也有人出資提供不同形態的「投票專車」,希望藉此提高年輕人的投票率,而這些年輕人的投票傾向大都支持在野黨候選人。

其實要提高年輕人乃至於整體投票率的最有效方法是通過「不在籍投票」等相關法案,但由於在野黨擔心會讓更多支持執政黨的軍公教族群也更方便投票而對他們不利,因而一直在立法院阻擋此類法案的付委審查。

台灣的民主發展號稱要成為世界華人的楷模,但連悠關提升投票率的不在籍投票相關法案都無法通過,都充滿政治算計,實在令人相當難過與憤怒,雖然我們每次重要的選舉投票率都可達七成或更高,但動輒從國內外回到投票人的戶籍地,所浪費的投票成本是非常高的,等到台灣實施歐美等先進國家的通訊投票制度時,我們才有資格說我們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否則只是半吊子民主而已,朝野立委諸公能不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