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隨著網路越來越普及,使用行動裝置的人口越來越多,台灣2014年的家戶網路連線普及率為83.6%,顯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上網的習慣。然而,當現代人習慣透過網路處理許多事物,例如社交、工作、休閒娛樂、資訊傳遞、生活消費等時,若缺乏良好的自制力與使用行為,將易陷入網路成癮。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有55.2%的受訪家長認為其兒女有網路成癮現象,亦有56.3%受訪者認為其配偶有網路成癮現象。另部分家長發覺子女的上網行為已經影響正常生活,如與家人外出的意願、學業成績、從事休閒活動等表現或行為均明顯滑落;有的子女甚至會違背家長規定而偷偷上網,抑或子女會因上網時間被限制而感到不高興。許多專家與家長即因此而憂心網路成癮的現象會不斷浮現與持續擴大。

張老師基金會心理諮商師涂喜敏表示,現代家長忙碌,從小提供兒童3C電子產品,使子女在學齡前就已經習慣使用平板,加上就學後父母無暇陪伴,網路及3C產品成了最佳陪伴品,兒童從一開始發覺網路產品有趣,到後來逐漸習慣使用,導致長大後網路使用管理失控,因此造成網路成癮的後果。若要降低網路成癮的狀況,父母除了要避免讓兒女過早接觸3C產品及網路外,更應與子女約定使用管道、使用方式。

台灣展翅協會資訊組組長陳時英表示,網路成癮發生的場所多在家庭,而且造成網路成癮並非一日兩日就發生,通常在接獲通報網路成癮的案例時可以發現對方已經有「網路戒斷症狀」:即當他們被減少或禁止上網時,會產生心理狀態的憂鬱、焦慮或生理狀態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若發現家庭成員中已有人沉迷網路情況,其他成員不宜馬上採取強硬反對態度,最好透過第三方溝通,找尋雙方都信任的其他人居中協助,以減少衝突。她還建議數位家庭的教養應從小做起,透過適度規劃多安排戶外行程,避開與網路接觸的機會。

張立人醫師表示,有許多國家會針對高科技產品的使用予以規範,以美國為例,普遍傾向子女滿14歲之後才提供智慧型手機,甚至連使用平板電腦的年齡、時間長短都有規範,建議台灣也可以從3R下手:
(1).Role:父母應以身作則,避免自己上網而忽略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2).Real:兒童上網是因為生活無聊,應避免讓網路成為生活樂趣唯一的來源,宜多安排真實生活的活動。

(3).Rule:宜規範上網時間,可依照課業表現彈性調整。

現代家庭功能失調,導致生活無聊,缺乏社會情感,許多人因此轉向依賴網路以尋求自信心和其他人的接納,因此導致網路使用管理失當,若能訂定使用規範,實施2個月之後將可逐步改善網路成癮的現象。

中原大學企管系林震岩教授表示,本次調查顯示中上社經地位家庭擁有較高的網路成癮現象,比例高達六成,比中下社經地位的家庭多一成,此結果某種程度反映出經濟富裕的家庭,可輕易享有3C產品所帶來的便利,但若未妥善規劃工作與生活模式,以及產品的使用習慣,將易導致過度將工作與生活重心,由現實世界傾斜於網路世界。相對地,中下社經地位的家庭,卻可能因生活經濟所需而忙於工作,反倒較少時間、較少資源、較少管道可以取得或使用3C產品。他遂建議政府在持續推動與觀察國民幸福生活品質之際,應將網路成癮現象納入定期性評估,以隨時掌握家庭網路成癮現象,並設法預防、避免或改善之。

科技是增進生活便利的工具,但現代人因過度依賴網路而導致許多文明病的產生,因此,建議家長與子女約定每日放下手機利用至少20分鐘談心或一同從事戶外活動,走入真實的人群或是親近大自然,不但有益身心,還可以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以及與人群溝通的能力。當全家一起規劃休閒生活時,不但可以增進感情,還可以趁機瞭解兒女的想法,並灌輸正確時間管理與生活知識,以讓心理更加健康。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