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表姐家的孩子特別愛哭,至少一天一小哭,有的時候還會嚎啕大哭,表姐怎麼說都停不了。孩子一哭,表姐就變得特別煩躁,心裡面七上八下,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不要再哭。和表姐一樣,對於孩子哭這件事,家長一般都會採取阻止的策略,要麼是訓斥孩子,要麼是不想理孩子。

事實上,孩子哭是內在情緒的外在表現。在學校被同學嘲笑、老師要請家長心裡害怕、作業做不完著急、考試前感到緊張等,在這些情況下孩子都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愛哭的孩子一般都會有豐富的情緒感受,只是不太會表達情緒,於是哭便成為了他們通用的方法。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哭,不要去責怪他們為什麼遇到事情不能好好說,這正是他們哭的原因,也正是孩子需要家長幫助去學習的地方。

孩子愛哭,家長該怎麼科學的解決呢?「共情」是關鍵。和人際交往的法則一樣,當對方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時,我們要先幫助對方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選擇負面的應對方式(不想理或者怒斥),孩子會因為感受到不被理解而進一步壓抑自己的情感表達,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共情」的核心是同理心,當孩子不能正確表達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受他的處境,並且幫助孩子表達出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步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處理情緒的方式。

GIAP01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很理解孩子,很為孩子考慮,但實際上,判斷是否真正「共情」孩子的依據是孩子是否感到家長理解自己。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的情緒和成年人一樣的複雜,在哭泣的背後可能有千萬種動因。家長要怎麼樣才能有效的共情,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被理解和尊重呢?

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難免會煩躁,一煩躁就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自我感覺上,進而就很難和孩子溝通,更別說嘗試去了解孩子了。所以,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到「孩子哭並不是無理取鬧,他們需要家長的幫助」,盡量減少煩躁多些耐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家長需要利用詢問的溝通方式去推測孩子眼淚背後的情緒,並且通過和孩子的溝通來弄清楚真實的原因是什麼,不要簡單粗暴的去用「你就是」這樣的口吻來判斷孩子的情緒。這個過程一方面能讓家長更加準確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是通過引導讓孩子能逐步理解自己的情緒。最後,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情緒管理助手,在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更了解自己,明白「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面對這樣的情緒,我擅長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孩子的一舉一動往往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他們也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家長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覺得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在意」。放平自己的心態,去了解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最健康的親子關係,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孩子成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