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少青

我小時候完全沒有概念的耶誕節,在兒子這一代已經變成一個常規節日了。大概一周前,兒子就開始提醒:“該給我準備聖誕禮物了啊”。我再跟他講,禮物是聖誕老人爬煙囪送來的,跟我無關。他就只當是個笑話聽了,還說,根本沒有聖誕老人,你們居然騙了我那麼多年云云。

這個週一是冬至,兒子上學前再次提醒:“還有兩天就該過平安夜了啊,禮物,我的禮物在哪裡?”於是我問他:“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他說:“今天,是離耶誕節還有兩天的日子嗎?”我告訴他:“今天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節日,北方是要包餃子吃的”。他聽了一臉茫然,然後再次囑咐他的聖誕禮物後,上學走了。

當然,冬至日,我們連餃子也沒包,只是煮了速凍餃子吃了。

平安夜則不然,上班的,會提前下班,孩子們回家也會和家長認真籌畫如何過節。我們,是在一頓認真準備的晚餐後,又去電影院看了電影,然後在兒子臨睡前假惺惺地掛好了聖誕襪,讓他帶著對聖誕禮物的期待過了平安夜。

因為冬至與耶誕節離得近,所以難免會小有感慨。二十四節氣,不只是節氣時令,其背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尤其對於中國這個幾千年的農耕大國來說,二十四節氣更是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冬至來說,在南方甚至有些地區“冬大過年”,也就是比春節還重要,要家庭團圓,要有很多儀式與風俗。

而今,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真的越來越淡了。我一度很抵制洋節,就拿耶誕節來說,我總認為這是西方的宗教節日,我是個中國人,為什麼要過他們的節日?於是,每每收到朋友們“祝你聖誕快樂”的祝福短信(當然現在短信少了,微信更多),總是有意回復“節日快樂”,而不提“聖誕”倆字。

這樣的耶誕節過多了,也逐漸沒那麼抵觸了。畢竟,這只是一個節日罷了,與民族、宗教、信仰越來越無關。猶如電商無中生有創造的購物節,大家線上線下全民狂歡,倒也為生活平添了很多歡樂。最近看到有很多人用各種形式抵制耶誕節,也覺得大可不必。倒是反觀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應該重視傳承與發展。最近每到春節,總有民俗專家熱情洋溢地通過媒體介紹我們的民俗、傳統,但也大多僅僅存在於這些媒體上,離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遠。也有人會總結很多新民俗,比如年三十看春晚等等。用冷靜、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習慣與行為方式的發展變化也是必然,像感恩節、耶誕節等這些西方的傳統節日逐漸在東方普及,都是可以接受的。而我們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底蘊,則不應該被冷落、疏遠。

節日的背後是文化,我們在開放與包容的同時,也該認真思考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

 

延伸閱讀:

一張聖誕卡的問候

曾是一隻寄居蟹

別再大夢人生 只要行動就能圓夢

時間在身上走過——女人的暢想

大學青春的歸屬地–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