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ED06

▲(圖/黃郁修攝)

華人地區的房價一直高高在上,一來因 為華人有把房產做為傳承家業的觀念和傳統,所以華人地區的中國、香港、新加坡、台灣,房價都很高,在有華人居住的地區和國家,華人也總會是購屋的主要族群。

當前台灣的高房價已經讓年輕人覺得絕望,尤其2001年以後,民眾所得未增,房價卻漲了2~3倍,一下子就把民眾的財富做了重分配,沒有買房的淪為貧窮階層。

大陸雖然也面臨了高房價的問題,房價在過去10年飆漲了10倍,但是在房價飆漲的背後邏輯,兩岸却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和發展。

中國

大陸城市的土地一律國有,民眾透過付費向政府承租一定年限的「 土地使用權」,而地方政府利用承租土地所繳納的「 土地使用權」從事公務支岀和公共建設,這也是中國俗稱的“土地財政”,因為出讓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勢必要將不動產變成投資品,以增加土地收益。房地產在中國,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提升到政治和政權層面。房地產成為政府融資的工具,成了政府的錢袋子,是經濟政策和政府創建收益的工具,一切的房地產政策都是圍繞創收來進行的。

1, 首先, 中國藉由鼓勵房地產開發迅速的完成了國家的整體基礎建設,靠著賣地籌措地方政府從事基礎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完成了基礎建設之後,房價順勢推高,房價高了,地方政府賣地的收入又跟著水漲船高,再用這些賣吧的錢從事建設,幾個輪迴下來,中國的整體基礎建設快速完成,這是戰略上的成功。

2, 但是這種成功也導致了高房價,和民眾普遍的炒房,尤其一些知識份子看準了政府的戰略目標,大膽跟進炒房,結果當然賺的荷包滿滿的,躍身成為富豪階級。

3, 如今,中國政府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不需要再藉助房地產來支撐 它的基礎建設,加上房價已經普遍偏高,因此扼止房價繼續上漲自然也成了中央政府的必要舉措。

所以,高房價對中國來說堪稱「必要之惡」,雖然高房價帶來了貧富不均,但也藉此完成了硬體的基礎建設、大幅提升了中國國家經濟和國民生產毛額。

前兩年開始,中國調整了房地產的宏觀發展政策,明確的宣示房地產的居住定位,「房住不炒」成了各級府處理房地產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宣告了中國房地產暴富時代的結束。

台灣

土地在台灣早已成為政商勾結、巧取豪奪的最佳工具,過去50年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其實是與當時的環境高度相關,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過去50年的環境改革開放,創造了極為有利於台灣富人投資成功的外在環境, 到處都充斥著創富的機會。

1,50年來,主流投資者對政府監管和法制缺失的利用,是取得成功的內在基礎和條件,像是:低廉的土地成本、低廉的環境破壞成本、 技術和產品的低成本仿製和抄襲、 低廉和無控制狀態的資源獲取、 法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監管的不到位。

2, 房地產價格超越工資收入的大幅度上漲就是一種典型的財富大洗牌,它並沒有新的財富被創造,同樣也是資金的橫向流動而已。在這種模式的財富轉移中,一線大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動成為財富轉移的受益者,而全台其他地方居民的財富卻在渾然不覺中悄然縮水。地區間、城鄉間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3, 過去實業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的成功經驗,讓很多財富擁有者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包打天下。因為房地產投資的成功不需要多大的專業,主要緣於整個房地產過去20年平均房價上漲超過3倍的發展軌跡,而且只漲不跌。

胡偉良觀點:

在一個像房地產這樣單邊上漲的行情中,使用槓桿是最快速的致富方式, 政商勾結、地主、房地產商、炒房者都 賺了錢,而一般民眾卻得為高房價買單,基礎建設依然是緩慢、品質欠佳。

台灣從當年的亞洲4小龍地位高速滑落,20年來儘管各類物資上漲,民眾所得卻未見提升,除了少數產業、精英份子外,民眾生活的品質普遍下降,民眾也逐漸體認到除了政治,生活也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議題。

從過去的歷程來看,房地產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是偏向負面的,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更是不公平的人生,無房者必須窮其一生,為購房打工,改變這種狀況,只有透過政治力,因此,一個好的執政者應該排除萬難,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也只有他能擁有足夠的資源和權力。總統蔡英文上任之後,積極俢法、立法推動老屋改建,並任用花敬群負責落實執行,摒除了部分行之已久的陳腐敎條式概念,使得危老改建露出曙光,只可惜,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仍居泥於所謂「容積增加會影響居住品質」這樣的不實框架,而忽略、漠視了現實面老舊公寓違建遍佈的既成事實,使得位居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仍然改建困難,呈現既醜、又不安全的落後老舊景像,這是很可惜的事。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兩岸房地產比一比,房地產帶給了我們怎麼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