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張忠本(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 Photo Credit: chrizzel_lu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近年中國海外併購較著名之案例有(1)聯想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2)紫光收購美國通訊晶片廠『展訊』,及『銳廸科』,又收購硬碟機廠『威騰』;(3)江蘇長電併購新加坡世界第二大封測廠『星科金朋』;(4)海爾併購美國奇異家電部門;(5) 岳峰資本收購矽成半導體及感光晶片豪威(Omni Vision);非電子則有(6)萬達併美國『傳奇影業』;(7)上海錦江集團併法國羅孚集團;(8)其他併購還有農化、輪胎等廠。陸資併購台商最著名的是北京紫光要併購台灣封測廠力成、南茂及矽品。
  
今天一些具強烈本土意識的學者與政治人物主張圍堵中國的紅色供應鏈。正如當年的戒急用忍政策一樣,防堵效果將徒勞無功:那些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持續上升;台商去中國投資有增無減;一些禁止到大陸投資設廠項目,依然透過間接權變的方式去了大陸。
  今天中國經濟發展已從代工製造,到進口替代,進而要產業升級。何況中國自2009年起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2015年起也是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市場;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出口國;在未來5G及物聯網中國更是標準制訂者。因此更要技術自主及拓展產業世界版圖。因此『中國紅色供應鏈』開始進行海外併購,其範圍不限於電子業,其他石化、家電、汽車、旅館也都在進行購併。目標也不是針對台商,購併也擴及到美國、新加坡、歐洲。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小米,都在挑戰各自領域中的世界第一。
  
陸資廠商海外購併有兩大優勢:
(一)是國家資本作後盾,國家投資公司投資或公營銀行貸款。

(二)是中國國內股市本益比偏高,海外併購十分合算。例如台灣半導體上市公司本益比平均僅12倍,中國則高達85倍。
  
台灣許多產業都是出口導向,甚至絶大比例外銷,且出口最大市場在中國。因此台商很難阻攔陸資廠商之購併。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