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日新(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Photo Credit: lesya_green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我們家有一個默契,如果還有家人該回而未到家時,傍晚最後一位離家的或是半夜守門等不到人的家人,會將客廳、餐廳之間的大檯燈點亮,那是一個留給未返家的家人溫暖的信號。

未來,充滿著懸念與驚奇的兩個字,指的是時間尚未抵達的那一段,指的是等待、卻未遇見的人、事、物,也可能是這二者交會。深夜,有食堂、也有一盞燈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家」了。我的小兒子去年十月結婚,他們夫婦主日聚會時正好坐在我們夫婦的前一排,望著他的大頭,在隱約可見的白髮絲(家族遺傳)中,看見這個剛建立自己家室的年輕人多了一份成熟,也隱約看見年輕時的自己。

跨世代的差異
社會結構受到科技進步(尤其是互聯網捲起的狂潮)與全球化連動的衝擊,巨變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焦慮。但華人社會中的父母竭盡可能地為子女張羅這、張羅那,似乎仍然標記著恆常的價值與美德。這些年來的社會變遷雖然淡泊了親子關係,但每年三節和母親節在高鐵站黑壓壓的人頭,還是讓人心裡的暖意油然而升。

但真實的親密關係是需要付代價經營的,跨世代的差異總是構成價值判斷的衝突,尤其是在年輕世代的就業與所得具有被剝削感的當前世局中,經營價值歧異的親密關係更是耗費心力。最近,對雅各書一章3-4節很有感覺,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我們的忍耐帶著榮耀的盼望是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成全、完備、毫無缺欠是我們付上各樣代價後的豐碩果實。啟下是我們連接未來的責任,自己的成全、完備與毫無缺欠需要忍耐,跨世代的生命傳承也須承載著成全、完備與毫無缺欠的熱切期待。

另一方面,跨世代也隱含著承上的責任。最近有人問我買房的地點,這個決策也因著購屋者的年齡而大異其趣。年輕時我們買房時主要考慮學區,為的是下一代的教育方便;中、老年買房若不是為了投資,主要考慮醫療條件夠不夠,為的是就近年老後的生活重心。

每個世代都難以捉摸
對我們這一代嬰兒潮而言,除了要照顧下一代的未來,也得面對上一代延年益壽下的新社會結構。台灣在高齡化社會各方面的挑戰可能僅次於日本,福與祿是延年益壽後的重大課題,不僅活得久,要活得有尊嚴、活得有品質,身、心、靈全人的福祉是值得努力追求的,也是值得成功地忍耐,得以收割成全、完備毫無欠缺的。華人的孝道美德也從食衣住行育樂健美等各方面,將以新科技實現健康老化、活力老化與精彩老化,但不可少的仍是濃濃的親情那一味。

我們身處在這個複雜的時代,天真地以為前人的未來較為清晰,殊不知,每個世代都有自己那一代難以捉摸的未來,因此,愛因斯坦的名言”I never think of the future — it comes soon enough.”帶來深刻的啟發。創新全球旅館房間交易模式的Airbnb創辦人之一Brian Chesky去年底接受媒體採訪時,闡述過去一年歷經了許多探索靈魂深處的過程,自問何為Airbnb的使命?許多人以為他們經營房間租賃,但令人震撼的反思是他們在經營「家」與「歸屬」。

這些打造人類邁向未來的實踐者不停留在對過去的緬懷,也不浪費時間進行理念的辯證,把握眼前的時機,實踐天道才能開創未來。

眼前的下一代,投射著過去的我;眼前的上一代,投射著我的未來。跨世代協力,將成為面對未來的關鍵策略。人從過去走來,在當下的轉瞬邁向未來,只能在時間前謙卑,敬拜那位將時間永遠定格在現在的上帝,並尋求祂的同行。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日光之下無新事》未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