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華苑君】

今(1)日凌晨高雄發生氣爆,造成重大傷亡,截至晚間10點,已知26人死亡,250多人受傷,街道路面毀壞,滿目瘡痍,高雄市政府表示原因是石化管線所引起。而就在10天前才剛發生馬公空難事件,還想起在2個多月前的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等,讓人感覺重大壞消息不斷,甚至心情沈重。

研究證實人們偏好負面消息

根據科學家研究,人們會主動擷取壞消息。美加科學家馬克‧特思雷及斯圖爾特‧索羅卡,以眼動儀觀察人們對於新聞的需求與人類自認的結果並不相同,人們經常表示自己寧願選擇正面的好新聞,然而根據科學實驗的結果剛好相反,人們會在龐大的新聞中積極尋找負面新聞。因此,您是否發現自己看新聞時經常不停來回轉台,或是重大特殊新聞發生時在網路上不斷搜尋最新情況?

為了瞭解人們在新聞選擇的「態度」與「真實行為」之間的差異,科學家以研究「眼球運動」來對受測者進行實驗,但事實上則是針對受測者經由眼動儀,在各種正面及負面新聞裡所擷取的新聞順序,因此,受測者是在自然且不自覺的情形下,被檢視對於資訊的需求狀況。

從生物科學瞭解人性

您是否覺得奇怪,為什麼人們會偏好可怕、災難、暴力犯罪、政治貪腐等負面新聞呢?然而,我們卻經常批判媒體充斥色腥膻、灑狗血的內容,並期待媒體自律,這兩者是矛盾的嗎?

「最近心情常常不好,都是受到新聞所影響」,您是否曾經發現周遭親友因為不斷觀看重大災難或犯罪新聞後,嚴重影響情緒,甚至干擾正常生活,這是由於大腦右側中有一塊杏仁核,專門搜尋負面資訊,經過5~20秒就能使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也就是說,人的本能是「居安思危」,屬於生物特性之一。

新聞讓我們共同參與社會情感

人們藉由資訊來了解外在的世界,同時並建構自己與外界之間的關聯,也滿足了共同參與社會情感的需求。尤其當重大災難、暴力犯罪事件發生時,多數人並無法親身體驗以建構認知,因此,仰賴記者在第一現場衝鋒陷陣所提供的消息,既辛苦又危險。

然而為了使新聞報導不僅滿足人們對於資訊的需求,也肩負了社會情感的連繫,傳播學者即建議,當遇有重大壞消息時,記者的消息要求證後再發表,由於社會大眾此時已有不安感,影音記者報導時的音調若過於高亢,更容易使社會大眾產生恐慌心理。因此,媒體報導新聞除了吸引視聽人之外,事實上對於社會結構穩定負有任務。

資料來源: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40728-why-is-all-the-news-bad
http://hij.sagepub.com/content/19/3/360?etoc

image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