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04

最近台灣食安問題爭論最大的莫過於非洲豬瘟了。

這種由非洲肯亞爆發、傳至伊比利半島、歐亞大陸到中國大陸。最近證實從福建漂洋到金門引起極大關注。

今天 Jamie 老師就來帶大家認識非洲豬瘟、非洲豬瘟對人類影響、我們為何關注與恐懼以及如何避免吃到食安豬肉。

什麼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首次紀錄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非洲肯亞,是一種雙鏈DNA病毒;

相較於細菌引起疾病,病毒引起疾病相對較難治療。

會經由食用感染肉品、糞便、性行為等方式感染。

受到感染後的豬隻潛伏期4-19天,後續會有

  1. 高燒
  2. 食慾不振
  3. 耳尖、腹部以及四肢末端皮膚可見紅斑
  4. 呼吸短而急促
  5. 心情不好、食慾不佳
  6. 皮膚上出現紅色血痢

那就相對危險,應立即向有關單位尋求檢驗判定,以免造成更大連鎖性損失。形成這次非洲豬瘟的食安問題。

非洲豬瘟對人類影響

大家最關心還是萬一吃了這些食安問題豬肉會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不少專家指出:因為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豬感染案例、以及非洲豬瘟病毒生存環境和人體不同(pH值)

絕大多數病毒在人體內不是被消滅,就是被消化。

也因此,雖然在食安問題豬隻糞便上其他豬隻會被感染,但在人類糞便上則無感染源。所以可以放心。

就病毒本身來說,非洲豬瘟病毒為DNA屬性病毒;並無法像RNA屬性突變可能性來得大。

即使非洲豬瘟病毒在豬隻上傳染迅速,但對人類而言似乎是沒有影響的。這點請大家放心。

為何我們會如此恐懼

1997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開始,大家意識到平常所食安肉源品質有所疑慮。

養豬戶的豬隻們起居、飲食全部眷養在一起,使得當時台灣養豬業者一村接著一村感染死亡。

當時豬價從每百公斤4000元腰斬到2000元,這次食安事件使得不少飼豬業者紛紛倒閉。

隨之引發豬肉價格高漲;更有不肖業者便宜販賣病死豬肉,讓食安產品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謀取健康暴利。

繼口蹄疫後

  • 2000年的甲醛假酒滲入市場
  • 2008年工業用酒精製造的黑心酒
  • 2008年大陸假奶粉、三氯氰胺事件
  • 2009年戴奧辛毒鴨汙染
  • 2011年瘦肉精充斥校園與市場
  • 2011年塑化劑被多家知名飲料、食品廠商產品使用
  • 2014年多頂新味全劣質油品事件
  • 2015年禽流感造成雞鴨鵝肉影響與恐慌

這些歷年食安案例看似防不勝防,有可能明天又會爆出繼非洲豬瘟後另一項食安新聞。

這些歷年案例也無時不刻在提醒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來源應該要特別注意以及平日身體保養。

如何避免吃到非洲豬瘟食安肉品

  1. 購買豬肉時,查看是否有食品履歷
  2. 在食堂、餐廳點豬肉餐點時,詢問餐廳肉品來源
  3. 高溫殺煮病毒(非洲豬瘟病毒高於攝氏70度活不過幾分鐘)
  4. 嚴禁購買國外豬肉或豬隻食用或飼養
  5. 同上,連同真空包裝食品應也禁止
  6. 可選購其他肉品取代

即便非洲豬瘟病毒對人體較無危害;但根據過去口蹄疫事件,一樁食安事件爆發直接受害的是飼豬業者。

飼豬業者受到影響、連同下游食品公司、物流公司、各通路與食堂整條產業鏈將受影響。

近日金門證實非洲豬瘟病死豬漂洋過來,是否影響金門養豬戶與旅客確實應嚴整以對。

針對購買國外豬肉或豬隻者應極力避免,照顧台灣產業、也照顧自己荷包。

本圖/文由「Health Blog 收錄所有營養保健知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非洲豬瘟肆虐!教你這六招預防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