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吳娟瑜 Photo Credit: Flachovatereza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去年(2015年)青少年自殺未遂通報人次為四千三百八十九人次,較前兩年增加約五百五十人次,占全人口自殺比例一成三至兩成。」(聯合報2016.3.29)

4389人次?
有4000多個青少年曾經想以自殺方式了結個人生命?

這是有通報的,那──還沒通報的呢?

報導上還指出「自殺一直是十五歲到廿四歲青少年死因第二位……青少年自殘、自殺未遂,已成世界各國自殺防治及青少年心理衛生領域的重要課題。」

兒女不想活?
如果說,有4389人次的青少年被通報自殺,那麼,除去重覆通報的青少年,全台灣也有4000多個家庭曾經陷在兒女不想活下去,而以死相逼的情況。

我們可以想像有多少父母身陷其中,卻無能為力的感覺。一位單親媽媽掉著眼淚說:「女兒太不懂事了,我從早忙到晚,還不是想給她好一點的生活,她卻怪我把爸爸趕走了。一隻手劃成一刀一刀的,她大鬧大叫喊痛,我的心就不痛嗎?」

另一對焦慮的爸爸媽媽,他們的兒子整天關在房裡,不出門、不上學、不就醫,他們完全不逼他唸書,更不會要求他考第一名,可是孩子就是從拒學到鬧自殺,弄得夫妻倆焦頭爛額,日子累得團團轉。
爸媽能做什麼?

撇開社會環境的氛圍、和學校升學的壓力,單就一個可愛的生命,從爸爸媽媽的懷裡牙牙學語,到會爬、會跑、會跳,會對話,還會頂嘴……,這其中爸媽都是滿心期待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就好,至少將來不要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如今那個環節出了問題,讓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竟然不想活了?

4000多個家庭當然有不同的家人組合和發生情節,除卻一些是孩子有先天生理上困擾,得不到家人明瞭和及早協助就醫,造成孩子痛不欲生,乾脆想一走了之的情形,其他有些是心理困擾,卻得不到爸媽理解,以致在孤立無援之下,以為只有「死」才能解脫。

孩子想以「自殺」解決生命,這種念頭絕不是一分一秒之內發生的,總是有個過程,從心理困擾發生,到尋求關心,到求助無門,再到想放棄自己,這至少有幾個月到幾年吧!

過了就算了?
有次到大學演講,一位在演說過程和我互動有趣又長得可愛的女生,下課後走到我身邊,她說:「吳老師,妳看!」,這時,只有我們倆走在一起,她準備陪我走到校門口。

我看到拉開的長袖,真的嚇了一跳,就像一隻蜈蚣爬在手腕,不規則的刀痕讓我看了觸目驚心。

「這沒什麼,過了就算了。」她講得瀟灑,卻止不住我的好奇和關心。

邊走邊聊的機會裡,她分享著自己從小不懂事,和小五歲的妹妹爭寵,結果國中、高中鬧自殺,讓爸媽頭痛極了,她說:「幸好媽媽後來非常認真成長、找輔導專家、上成長課,有一段時間,我們全家還一起做家庭治療,現在我OK了,和妹妹的關係也調好了。」

她送我上了計程車,當我向她招招手說bye-bye時,她扮了個鬼臉,既活潑又搞笑地也向我揮手,關上車窗前,我心想──她多麼幸運呀!一個美好的生命,因為父母的體諒和及時修正,幸好搶救回來了。

孩子為何不想活?
青少年階段,由於年紀小、接觸面少,加上對周邊正在發生的人際關係缺乏主導性和理解,有時候就以媒體上學到的方式,準備一了百了。

所以,當孩子有如下和爸媽的互動模式,大人可要警覺注意,及早尋求輔導,調整和孩子相處的方法。

一、孩子甩門,不想和爸媽溝通了。
二、孩子犯錯,爸媽嚴加質問和體罰。
三、孩子之間有誤會,他們嚴重爭吵,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只責罵其中一位。
四、孩子感受不到爸媽的愛和關心,彼此疏離。
五、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不敢告訴爸媽。
六、爸媽人生遇挫折,常在孩子面前表示:活得痛苦。
七、爸媽剛分手,沒有人對孩子說明:這不是你的錯!
八、孩子交友複雜,爸媽沒注意到其中有人慫慂孩子一起尋死。
九、爸媽嚴格要求子女考試分數,讓孩子對讀書厭倦,失去人生樂趣。
十、孩子壓力大、易焦慮,長期失眠,爸媽疏忽協助改善。

以上,至少是爸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陪伴」和「求助專業」,及時找回孩子求生有望的回頭路,以免憾事發生,才後悔莫及。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