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合神心意的拚經濟」?

【記者梁敬彥桃園中壢報導】陳若暉教授認為,新創產業是台灣中小企 業尋求轉型的活路。(梁敬彥/攝影)

「現在國際經濟的局勢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及中國已分別主導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及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貿易夥伴協定)來進行區域競合,台灣未來的機會在於幫助中小企業能轉型為新創產業,才能找到『活』路!」專長國際金融的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及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陳若暉受訪表示,無論是美國的聯準會(Feb)升息還是中國人民銀行讓人民幣貶值,其實都是「振興本國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考量,特別是中美兩國內部都有「出口訂單衰退」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所以藉著發動「貨幣戰爭」,鞏固自己國家「強勢貨幣」的地位,是這兩國現階段的重要策略。

經濟蕭條擴大投資支出
陳若暉提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美國的經濟體質受到重創,許多工廠開始收不到外銷訂單而被迫關廠或是遷移到新興市場國家,美國政府只能透過「加印美鈔」及「操控匯率」等方式,一方面平穩國內物價,另一方面也藉著主導TPP,增加對亞洲及歐美國家在擬訂經濟方面政策的影響力。特別是中國,美國對於「人民幣任何的升貶(值)」的動作,都非常在意。

而在中國方面,過去官方長期採取「緊盯美元」的干預貨幣政策,為的是要讓人民幣維持1-2%的「浮動區間」,讓人民幣不會因為外匯的波動而升值,影響到國家整體的經貿競爭力。

台灣應加入TPP或RCEP
陳若暉表示,相較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於是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台灣目前並沒有參加TPP或是RCEP這兩個由美中兩國所主導的區域性經濟整合組織。特別是中國現在積極透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英文:Allb)及「一帶一路」,來增強它對歐亞非國家的經貿影響力時,依照現在台灣有近40%的出口是銷往中國大陸,這樣的高貿易依存度,若是我們持續因為政治因素,被排除於TPP或RCEP之外,對於台灣未來整體經濟的提升,絕對是負面的影響。

台灣怎樣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夾縫」中找到一條「活」路?陳若暉說,台灣的廠商有超過90%都是「中小企業」。他建議,當現在中國的勞工工資大幅上升以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的時刻,台商應該更有「國際化」的眼界,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去發現更多的商機,特別是拓展更多「新創產業」來取代昔日代工及勞力密集的產業來尋求「轉型」。

新創產業是台灣轉型契機
陳若暉舉現在幫助創業家、團隊或新創公司集資的「群募平台」為例,就是許多「有想法,缺資金」的年輕人能夠創業的新型態方式。像他認識一位在美國販售「個性化」手錶的年輕人,就是透過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創意,獲得企業願意出資助他圓夢。

現在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境內,都有許多新創型的中小企業,彼此形成「互聯網」來創造更大的商機。他認為,台灣的外銷產業也應該從昔日的代工,漸漸轉型為以「創意」為主的產業,而非因循10-20年前的獲利模式,在國際經濟情勢轉變時,只能「抱殘守缺」(意指不知變通)。

台灣拚經濟多年,但什麼是「合神心意的拚經濟?」陳若暉舉聖經創世記四十一章中的「豐年」與「荒年」,以及以賽亞書卅章15節「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兩處經文表示,當經濟蕭條時,政府應該擴大(投資)支出,幫助國內人民可以藉著穩定就業,來獲取報酬過穩定的生活;而在經濟承平時,政府要將在豐年所獲得的財富積蓄起來,以供荒年來臨時的不時之需。他認為,政府拚經濟要有長遠的規劃及策略,創造機會讓人民累積財富,可以「藏富於民」,而非「與民爭利」。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陳若暉:政府藏富於民 新創產業是轉型契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