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羅怡婷/編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福島核災後,日本曾進入短暫的「零核電」時代,然近日安倍政府決定重啟鹿兒島的核電機組,逼使日本國民不得不再度正視高階核廢料的存放問題。目前日本全國約有1萬7千噸核廢料存放在臨時性的貯放池,且部分核電廠的貯存槽最快將於3年內達到飽和。然而重啟核電等同意味著核廢料將有增無減,因此在日引發高度爭議。

核廢料處置地點難尋
國際社會亦對日本日益擴大的鈽存量表達高度重視,憂心核擴散的潛在風險。截至2014年底,日本境內存有高達47.8噸的鈽,較前年增加0.7噸。

首部重新啟用的核能反應爐隸屬九州電力公司的川內核電廠,據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川內核電廠尚有貯放空間,在11年內都不成問題。

根據日本的核燃料再處理政策,自傳統鈾元素萃取的鈽,是以鈾-鈽混合氧化物(MOX)狀態供應給反應爐使用,但在福島災變後,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未有定論。目前日本政府計畫建造最終處置場,將核廢料永久掩埋在地下300公尺處,表示其輻射強度在經過10萬年後即可衰減至對環境安全無虞的程度。

其實自2002年起,具官方色彩的原子力發電環境整備機構(NUMO)就不斷開出增進就業及回饋金等利益,在地方上尋找合適的處置地點。然而2007年日本高知縣東洋町民眾在公投中反對引核,當時贊成接受回饋金的東洋町長黯然下台,繼任町長隨即宣布計畫終止。

全國對核電的未來毫無共識
此事件後,安倍內閣更弦易轍,改由政府主動徵選合適的貯存地點。然因政府積極恢復核能之際未對核廢料處置提出配套措施,在日引發激烈爭議。據了解產業的觀察家表示,目前公眾對核電安全高度存疑,日本的擁核與廢核之爭恐怕難以平順落幕。

由科學家代表組成的日本科學委員會指出:「倘若公眾與核電產業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政府要取得人民的支持無異於緣木求魚。」

事實上,世界首座高階核廢料永久掩埋場位於芬蘭的奧基羅托(Olkiluoto),目前仍在興建,預計於2020年運轉。至於其他核電國多半仍在尋覓合適的永久貯放地點。美國曾計畫在內華達州亞卡山(Yucca)建造核廢料貯存設施,但計畫已於2009年時遭當地居民反對而終止。

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室(NCIC)秘書長伴英幸指出,在日本尋覓合適掩埋地點的難度更高,因為大眾仍難擺脫福島核災帶來的陰影。「目前日本全國上下對於核電的未來毫無共識,尤其當多數民眾主張廢核時,政府的任何作為都很容易招致反效果。」

透明與公平是最基本條件
自2015年5月以來,日本政府在除福島以外的47個行政區舉辦簡報,說明最終掩埋場的選址作業流程,但有些地方官員深怕出席會被解讀為支持設立掩埋場,因而迴避出席。

另一方面,最終掩埋場選址作業的透明度也受到相當質疑。這些簡報以閉門會議方式進行,當地居民無從得知舉辦的時間及地點,因此,許多地方以抵制參與來表達抗議。然中央政府認為,採取閉門會議才能確保與會人士可以暢所欲言。對此,伴英幸批評日本政府的做法過於粗糙,強調「倘若政府亟欲建立共識,透明與公平是最基本的條件。」

對日本政府而言,解決最終掩埋場的地點問題是這一世代無可迴避的責任。只可惜就目前看來,具體的時程規劃仍在五里霧中,核能發電的未來依然混沌不清。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福島核災殷鑑不遠 日仍重啟核能引爭議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