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近來全球興起一股創業風潮與社會創業,然而,年輕人創業要如何走得長久?社會企業要如何能永續經營?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於日前出席社企流三周年論壇時指出,創業要有堅定的、長期的信念,及理念一致的團隊;他強調,人很重要,若人不對,這場創業馬拉松會跑得很辛苦。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社企流三周年論壇中,於30分鐘的時間內,以接受提問的方式,分享創業心得與社會企業經營的心法。李開復在開場時就表示,創業一定要有長期的信念,才能走得下去。他舉例,像福特汽車,是希望每個美國人都有一輛車;SONY則希望改變世人對於日本製產品等同於劣質品的看法;微軟則希望每個人的書桌上都有一台筆電等,這些企業因為擁有堅定的理念,而得以讓企業永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有清楚的理念,能幫企業釐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在執行面能更有效率。

創業初期必須注意的另一件事,是團隊成員的召募。李開復表示,團隊成員很重要,尤其是新創企業,一定要找理念相同、品性好的,否則,就算團隊剛開始跑得很快,但人不對的話,創業過程會很辛苦。另一方面,團隊成員背景可以多元化,讓不一樣的人彼此刺激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多元背景對於新創事業是加分的。

談到創業的心態,李開復指出,很多亞洲團隊,創業多半會希望能做多一點事,賺更多的錢,但美國的創業家卻不一樣,他們較有創意,會希望能改變世界。他勉勵台灣的年輕創業家,若能兼具務實面、及改變世界的心志,將對創業更有幫助。

對於要創業的年輕人,李開復最大的建議是「動手做」。他說,很多人想創業,但都停留在idea的階段;其實,沒有錢還沒關係,但是沒有技術、沒有辦法做,那就只剩下空談,那不是創業家。他強調,創業沒有人一開始就做很大,像Microsoft、Facebook也不是,要能把理想做出來才行,不能只是空想。另外,李開復表示,台灣的社會企業,有「社會很多、企業不足」的現象,大部份的社會創業家,都很有理想,但執行力及行動不夠,這樣容易流於紙上談兵。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客戶的需求要很謙卑,要學習、尊敬消費者,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社會企業也要賺錢,那不是做慈善,不能對賺錢很不削。

思考創業時,許多年輕人總覺得台灣的市場太小,該怎麼辦?李開復指出,台灣的市場不大不小,足夠養活企業家,但卻無法使他們成為獨角獸。他說,創業可以是本土的,其養成與做法,最好能善用網路科技,要能國際化。此外,社會企業不一定要將服務帶到國際,但是必須要有國際觀,可以多參考國外的做法。他並舉例,共享經濟就能為企業帶來更多更好的效益,但台灣的共享經濟太少了。

社會企業要如何更快成功?李開復說,台灣的志工組織很龐大且完整,讓大陸人很感動,因此,社會企業若能善用志工的力量,可以為彼此創造雙贏。其次,就是名人效應,找明星來當公益代言,效果將會非常好,而這也會是明星樂意做的。至於財務與投資者方面,李開復指出,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必須一步一腳印慢慢來,最好能把想做的事情拆解下來,一件件小事來解決,如此,成功的機率會較大。此外,企業若開始有盈餘,下一步該做什麼?李開復指出,新創公司若能成為有盈餘的公司,是屬於少數,此時,先不用急於分享,而是要先把企業做大,再來分享才有意義。談到社會企業與投資者的關係,李開復有不同的看法,他說,社會企業尋找投資人,最好能有選擇,選擇不同於一般的投資人,是不急著拿回本金,或對於其他面相有共鳴、有幫助者。一般的投資者較重利益,若能選擇適合的投資者,將更有助於社會企業邁向成功。

很多人談到社會企業,可能馬上就想到公益、慈善。不過,就如李開復所言,社會企業,若沒有顧到消費者的需求,販售的東西不具市場吸引力,一方面是經營難以維持,另一方面是無法達到關懷社會的目的。譬如說,原先的善意是雇用弱勢族群,使其有自力更生的機會,但若經營不善,一切都免談了。而創業,大部份的人都很有理想,但根據統計,想創業的人,真正去做的人為數不多;而真正開始的人,也有很多人半途就放棄了。所以,很多有經驗的過來人分享,創業,一定要盡快開始,邊做邊修正、調整,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加以改善,如此,才有機會成功。所謂兵貴神速,要有開始,才會開始,先動手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