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生態養殖的冠軍蟹,長得肥美、膏脂飽滿。(圖/彭世杰攝,以下同)

秋天,螃蟹最為肥美,不僅肉質鮮甜,蟹膏、蟹黃更是飽滿。位在苗栗龍騰的「廖煌飛大閘蟹生態養殖場」,以生態方式養殖大閘蟹,更在兩岸的大閘蟹評鑑競賽得過特等獎冠軍,每到秋季就有不少熟門熟路的老饕遠道而來,只為一嘗大閘蟹獨特的美味。

原本是美術老師的廖煌飛,養殖大閘蟹卻是個意外的旅程。當初只想為退休生活增加收入,加上電視介紹養殖大閘蟹是新興產業,讓從小看父親務農的廖煌飛心想:「養殖螃蟹應該也不難吧。」就這樣大膽開始養殖大閘蟹的事業。

養殖螃蟹不難? 沒有基本功 慘賠數百萬元

一開始,廖煌飛在新北市新店養蟹,但對養蟹一竅不通的他,只能聽信蟹苗商怎麼說就怎麼做。3年下來,不僅水池漏水、螃蟹死亡率高,甚至沒賣出一隻蟹,投資數百萬元血本無歸。

失敗的經驗,讓廖煌飛相當心慌,一度想放棄的他,在一次上課中聽到苗栗縣正在推廣養殖大閘蟹,且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對方不僅提供蟹苗,還派教授過來指導3年,這讓他立刻決定前往苗栗發展。經過一年多的尋地、簽約、整理,2013年廖煌飛大閘蟹生態養殖場正式成立,也開啟他人生的再一次挑戰。(延伸閱讀:賣魚郎靠「憨人有憨福」精神 打造年營收40億水產王國

「我抱持一個態度,就是不斷向教授學習,對方也感受到我認真的態度,願意傾囊相授。」在專業的技術指導下,廖煌飛將心態歸零重新學習,果然養殖的大閘蟹逐年步上軌道,奠定現在的成果。

▲廖煌飛經常巡邏養殖場,清理水中雜草、枯草,對大閘蟹的生長環境維護無微不至。

堅持自然法則! 無汙染生態環境 確保水質

 從小,看著父親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這讓廖煌飛堅信,自然界的農林漁牧都該以自然法則來對待,這也成為他堅持不用藥,以生態方式來養蟹的理念。大閘蟹喜歡在水質清澈、溶氧足夠的水中生活,且陽光不能過烈,水溫也不能過高,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是影響大閘蟹生長的關鍵因素。

廖煌飛大閘蟹生態養殖場就位在景山溪旁,水量充足且乾淨,且廖煌飛還在入水口做好水源管理,確保水的品質。養殖池內,不少人在水面種水草來遮蔽陽光,廖煌飛卻以「養水」的方式,來控制水中浮游生物,既能增加溶氧率,也達到遮蔽陽光的效果。同時,浮游生物是食物鏈中的一環,吸引昆蟲等前來,營造養殖池周邊成為一個完整的食物鏈。

「只要看到水池有許多蜻蜓、豆娘飛舞,表示水很乾淨,螃蟹自然長得好。」廖煌飛表示,養殖過程中觀察「水色」相當重要,才能了解水質狀況與遮蔽情形。水面的雜物、枯草等更要隨時清理,不然枯草沉入水底容易腐壞滋生細菌,就會破壞水池的純淨度。因此,他幾乎每天守在池邊,觀察水池狀況,特別是大雨後或天氣變化之際更要小心,細細呵護大閘蟹的生長。

廖煌飛養出好蟹的另一項祕密武器,就是益生菌。益生菌用在飼料上,可分解其中養分,讓大閘蟹快速吸收,並抑制有害病菌,讓蟹的腸胃變得更健康。廖煌飛表示,使用益生菌除了要懂得培養活化益菌外,養殖過程更是不能使用化學藥物。一旦用藥後,就連益菌也無法存活,破壞了生態平衡,自然無法發揮益生菌的功效。

廖煌飛精心養出來的大閘蟹,每次退殼時,往往體積就比別人養殖的大上一成,經過5次退殼後,自然體型更為厚實。秋季時分,成熟的大閘蟹會離水上岸,此時不管是肉質或蟹黃、蟹膏,都相當飽滿,也正是適合大快朵頤的時候。

民間對於大閘蟹一般有「九雌十雄」、「九月團臍,十月尖」的說法,指的就是農曆9月適合吃母蟹,10月適合吃公蟹。母蟹腹部為圓狀,農曆9月左右卵滿,因此油脂濃厚;公蟹腹部為尖狀,10月則公蟹體內性腺成熟,飽嘗蟹膏滋味正當時。(延伸閱讀:金秋楓紅知蟹美  望月樓畫龍點睛睛 萬里鮮口齒留香

蟹身比別家大! 公蟹母蟹 品嘗季節不一樣

「大閘蟹吃完後,會有一股香氣持續留在嘴內,一般來說公蟹要吃蟹膏,味道強烈而濃郁;母蟹則多吃蟹黃,味道溫和,帶點香氣。」廖煌飛表示,螃蟹有胺基酸、蛋白質、維生素A、B,與鋅、鐵、鉀、鈣等其他營養素,但也因為是高蛋白食材,所以不宜每天吃太多。

「台灣是『精養』,大陸是『粗放』,兩邊的養殖方式不太相同。」廖煌飛一語道出兩岸養殖大閘蟹的差異,也說明了台灣大閘蟹需要更多的呵護與照顧。趁著秋季時分,快來品嘗季節限定的大閘蟹,不然錯過可要再等一年嘍。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生態精養大閘蟹 退休老師拿下兩岸三地評等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