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千里迢迢來到機場check in,卻臨時被廣播通知天候不佳,班機停飛,留下無所適從的你?或是,費盡千辛萬苦趕到機場,卻發現班機/轉機航班早已起飛?到了夜晚,你可能還要陷入兩難:到底要睡在冰冷的長椅上,還是直接在地板躺了算了?

 

 

創新點:Yotel推出膠囊旅館的服務,讓旅客想幾點check in都可以,而且「睡多少算多少」,錯過航班或航班誤點的旅客因此不必再流離失所,機組人員也可以在航班間隔休息片刻!

 

本文3大重點:1. 解決機場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Yotel推出膠囊旅館。2.機場膠囊旅館這種新概念的3大挑戰:競爭、營收、生態圈。3.只要能掌握顧客體驗,全球擴張都不是問題。

 

1. 解決機場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Yotel推出膠囊旅館

專門研究人類睡眠的醫師Michael Breus曾如此說道:「機場糟糕的睡眠品質常常為旅客帶來很大的情緒起伏。」過去,全球各大機場也致力於改善旅客的休息問題。為了提高旅客的休息品質,有些機場會與業者合作提供「睡眠臥艙」的簡易服務,例如阿布達比、杜拜、赫爾辛基、阿姆斯特丹和東京等大型國際機場,就有設立簡單的臥艙設備,供旅客休息。

 

機場提供之簡易臥艙(圖片來源:Sleeping in Airports)

 

睡眠膠囊旅館可以說是臥艙的進化版,但相較於臥艙,睡眠膠囊在空間、功能和商業模式上有一系列革命性的改變。

 

2005年,英國公司Yo! Company集團(旗下Yo! Sushi以壽司連鎖店聞名)創辦人Simon Woodroffe在一次航行中意外地被升級至頭等艙,令他大開眼界。因為頭等艙的智慧設計,讓「奢華」與「狹窄的空間」成功地融合,讓他開始思考:在機場旅客休息品質的問題之下,是否也能提供旅客一個既奢華舒適又不佔空間的休息地點?

 

於是在2007年,Yo! Company集團設立分公司Yotel,聘請飛機頭等艙設計師融合日本膠囊旅館的概念,設計出結合空間、智慧與奢華感的睡眠膠囊,首度於英國的蓋威克和希思洛機場的航廈裡推出每間約7到10平方公尺的智慧睡眠膠囊YotelAir,膠囊裡包含個人淋浴間、伸縮式智慧床墊,可以縮成沙發增加空間,也能伸成雙人床;平面電視、伸縮桌、或工作桌椅組的設置,讓旅客可以不只是來休息,也能安靜工作;膠囊外甚至還有交誼廳,滿足旅客的社交需求;此外,YotelAir採用全自動化的銷售模式,也就是用自動販賣機進行交易與Check in。看起來,除了這些智慧化的設備之外,YotelAir就是一個航廈內的普通旅館而已。

 

YotelAir膠囊內部(圖片來源:Yotel)

 

YotelAir自動銷售系統 (圖片來源:tripadvisor)

 

但事實並非如此,YotelAir不但帶來機場睡眠的革新,他的奢華感、高科技感與智慧化也大受旅客歡迎,尤其,對於轉機旅客和機組人員而言,YotelAir獨特的地方在於:check in的時間可以自由選擇,無論是白天或晚上,而且YotelAir的計價相較於傳統飯店尤為特別:以「每半小時」計算住宿費用,最低消費為4小時37英鎊(約NTD$1470),之後則每半小時以2.5鎊(約NTD$100)向上疊加,過夜(24小時)則是62鎊(約NTD$2460)。

 

也就是說,YotelAir在機場實踐了「休息零售(Rest Retail)」的概念:將休息服務的客製化程度大幅提高,不但可以隨時利用手機app預定房間,也可以隨時check in,而且「睡多少就算多少」,大幅增加顧客的選擇彈性,這對於機場旅客和機組人員都非常重要:因為他們都沒辦法決定登陸時間,而且也沒辦法決定下一航班的時間。所以,YotelAir的服務模式,讓旅客可以依據下一航班的時間,選擇休息多久;機組人員也可以在航班間的空檔,在膠囊裡休息片刻。而且YotelAir將公司的宗旨──「買得起的奢華」實踐得很徹底,過夜只需62英鎊,相較於地點位於航廈外的傳統酒店Hilton,過夜至少需要昂貴的89英鎊(約NTD$3540),奢華體驗還綽綽有餘,除非你是偏好極致奢華的旅客,否則沒有不選擇YotelAir這種既便宜又奢華、消費彈性大、離登機門只有一步之遙的旅館作為短暫休息地點的理由。

 

Yotel和競爭者價格、奢華感比較(截圖自:5 minutes with Yotel)

 

之後,Yotel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巴黎的戴高樂機場設置YotelAir;今年10月,也確定YotelAir將於2018進駐新加坡的樟宜機場。

 

2. 機場膠囊旅館這種新概念的3大挑戰:競爭、營收、生態圈

Yotel也想往美國機場擴張,但目前一直停滯在與北美各機場協調租賃空間的階段,還沒有正式合作。事實上,Yotel在美國機場的擴張計畫可能充滿荊棘,因為美國、歐洲都有企業正在角逐美國市場:德國公司Napcabs已經授權美國的Napcity America於北美設置它們的Napcabs膠囊,此外包括Minute Suites、Sleepbox等等,都是美國本土睡眠膠囊企業,其中,Minute Suites更是搶先佔領了美國亞特蘭大、達拉斯沃斯堡和費城3大機場的租賃空間。

 

儘管許多歐洲、美國企業都想以睡眠膠囊開發機場旅客市場,睡眠膠囊在美國或世界一些機場中推行的速度卻不符預期,Minute Suites在2012年進駐費城機場後,擴張就停滯了一段時間。仔細審視世界上另外幾個交通樞紐城市,如紐約、洛杉磯、馬德里、多倫多和蘇黎世的機場裡,可能只有簡易臥艙的設置,但你幾乎找不到像YotelAir、Minute Suites這樣的膠囊旅館。為什麼?其實睡眠膠囊的推行,還有2個挑戰。

 

第一,是營收問題。營收常是機場在分配航廈空間時最大的考量點之一,Sleepbox的創辦人Peter Chambers曾經提到:「機場餐廳中,平均每一個座位能帶來的年營收是20,000美元。」若膠囊旅館無法像酒吧、餐廳或是麥當勞這種零售商帶給機場的豐厚營收的話,機場通常就會縮減低營收店家的租賃空間。

 

第二,是航廈周邊的旅館生態圈。長期以來,機場和附近的酒店存在著穩定的合作關係,這些飯店會負責提供空服員和旅客住宿服務,同時也提供商務會議空間,這可能會使得機場不願意去對抗這樣穩定的生態圈,也造成膠囊旅館的進駐更加困難。像是目前還沒接受任何一家膠囊業者合作的美國博茲曼黃石機場,副主任Scott Humphrey為此提到:「提供機場內、外飯店的免費接駁車,其實已經是很多機場擁有的標準服務。」

 

(圖片來源:flickr)

 

3. 只要能掌握顧客體驗,全球擴張都不是問題

儘管膠囊旅館在機場的推動需要面對很多挑戰,但是Starwood Capital Group(W hotel、喜來登的母公司)對Yotel卻充滿信心。在傳統飯店市場中擔任龍頭角色的Starwood Capital,今年9月還是以2.5億美元的投資入股Yotel。

 

執行長Barry Sternlicht表示,他們在投資未來旅館產業的趨勢:「Yotel用親民的價格,聚焦於科技、智慧設計以及與眾不同的客戶體驗,我們相信在旅館業的新趨勢下,這是正確的策略,」他也說道:「Yotel在世界上擁有很高的吸引力,他們只需要一個關鍵的投資,就能在全球各大都市、機場中迅速擴張。」

 

izZzleep膠囊圈(圖片來源:Sleeping in Airports)

 

在營收方面,Yotel前開發總監Jason Brown曾提到,Yotel的每個膠囊,在邊際營收上的表現其實很好,而且基本上都能保持90%以上的入住率,光是在2014年,Yotel全球營收就已達到5500萬美金(當時只有歐洲3間機場的YotelAir和紐約Yotel)。

 

2007年,Yotel才剛創立,以英國的兩個機場共78個膠囊、5個員工為基礎,至今已橫跨全球三大洲6個國家、8個城市,並擁有2066個膠囊、超過500個員工。在Starwood Capital入股後,未來幾年的擴張速度更令人期待。Yotel在未來的旅館趨勢中以「奢華的科技體驗」與「客製化的休息零售」首先掌握了市場最核心的影響因素──顧客。這代表著企業在面對智慧化時代的來臨時,若能結合科技,用更客製化、更貼近顧客的方式解決問題,就能在新時代中掌握市場,Yotel在旅館產業中就做了最佳示範。

 

其實,在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旅運量也在2016年達到4230萬人次,未來有望成為亞洲的重要航空樞紐。近期桃園機場也宣布,為服務大量旅客,將在2018年第二航廈擴建計畫完成後公開招商,設置睡眠膠囊旅館。這次台灣機場跟上了世界趨勢,未來的發展應該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