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少青


在西藏昌都,紮曲河與昂曲河交匯,繼續流向東南方向,就是著名的瀾滄江了。瀾滄江是世界第六大河流,號稱“東方多瑙河”,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從雲南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也就是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最後流入中國南海。雲南臨滄,就因為瀕臨著瀾滄江而得名。十一月的北京,已經入冬了,冬裝紛紛開始上身。而在四季如春的雲南,還相當溫暖宜人。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就在號稱“恒春之都”的臨滄舉辦。

當地人把“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簡稱為“亞微節”,就像叫隔壁老王、樓下小張一般自然,可見這個活動在當地已經深入人心。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昆明到臨滄的航班上,報紙上會有“距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開幕還有一天”這樣的提示;在臨滄市,有亞洲微電影影院、亞洲微電影博物館、亞洲微電影學院,等等;甚至,當地喝到的礦泉水,也有“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指定飲用水”這樣的標識。

微電影的概念,已經滲透到當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活動組織也就有聲有色。開幕式,選在當地的茶文化風情園舉行。這是一個尚未全部建設完成的茶文化主題園林,意在詮釋臨滄“天下茶倉”的文化淵源。的確,臨滄是著名的“滇紅”的最大產地,其品質名揚海內外。而佤族同胞採集的野生大葉茶,更別具民族風味。亞洲微電影高峰論壇、亞洲微電影學院開班儀式,分別在亞洲微電影影院、亞洲微電影學院舉行。頒獎典禮是重頭戲,在臨滄市體育中心舉行。不同於我見過的任何國內外電影節,這個頒獎晚會充滿民族特色,而雲南的多民族特點又讓它多姿多彩。紅毯儀式上,沒有鋪紅毯,而是各個少數民族的群眾演員載歌載舞夾道迎賓。步入現場的嘉賓也不是秀時裝、擺Pose,而是與群眾演員們一起起舞。最驚豔的是晚會現場的禮儀小姐,一個獎項揭曉,著民族服裝的禮儀小姐是踏著舞步上場送上獎盃的,贏得了與會者的交口稱讚。

作為一個立足臨滄、輻射亞洲的微電影主題活動,藝術節的組織無疑是成功的。作為一個邊陲城市,臨滄的知名度也日漸提高。臨滄是佤族的故鄉,現在佤族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在臨滄,所以也被稱作“世界佤鄉”。在滄源佤族自治縣,還保留著現今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個佤族原始部落——翁丁。這是一個只有幾百人的小村子,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老的佤族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有客人來,他們會到村口載歌載舞迎接,並獻上自釀的美酒。在佤王府舊址,老人會燒好自採的野生大葉茶與你聊聊天。村民們兀自過著自己的日子,有遊客從家門前經過,會友善地打個招呼。也有人在織布、裁製傳統的粗線衣服,就掛在自家門口,賣給往來的遊客。在村子裡小轉,你會發現,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就那麼悠然自得地呈現在我們這些山外來客的眼前。

告別臨滄之前,我特意去了瀾滄江大橋。這裡天青水藍,江水靜靜地流淌,大度而雍容。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組委會主席高峰在頒獎晚會上說,瀾滄江給了微電影三個啟示:包容性、規範性、國際性。是的,對微電影這樣一個新生事物,的確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去認識、去發展。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也還有很多不足,希望它能像瀾滄江一樣吧,開放包容、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