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

TTA解放前,成都大小茶館都張貼“休談國是”的字條提醒茶客。因為國民黨反動政府為了控制人民,鞏固統治,在茶館九肆,遍佈特務份子,白色恐怖。誰要評論國是,當場就抓,(戴上紅帽子,指共產黨。)輕者座牢,重則殺頭。茶館老闆也最不願發生這類事情,影響營業,帶來損失,故貼出“休談國事”的字條,以示警告。

以前,成都多數老年人都有飲早茶的習慣。清晨早起,空氣新鮮,喝碗早茶即可浣腸洗肚,而且倍增精神,所以成都的老年人早飯可以不吃,而早茶不能不喝。成都的老茶客是品茶論質的行家,茶水進口立即品出茶出何地,色澤香味,並確定耐泡次數。這些品茗技巧,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功夫獨到的老茶客,授以“茶博士”稱號也不為過。

在成都的茶館中,滲茶也是一種絕妙的藝術,過去把滲茶的服務員叫“茶堂倌”解放前的“華華茶館”“正娛花園”等大茶館都有滲茶高手。他們右手提壺,左手腕端茶船,茶蓋、茶碗,一支手可拿幾十套,到了桌前,茶船一撤,依次放碗,同時右手滲水,左手蓋茶蓋,單手操作,雙手配合,動作利索,一氣呵成。這些滲茶高手,提壺能從兩尺多高逐漸降低向茶碗裡衝開水而不溢(又叫滲冒兒頭),點滴不濺。這種滲茶藝術勘稱一絕。
解放後,成都茶館在破“四舊”和十年動亂中幾臨絕跡。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後,成都茶館才有復蘇起來,隨著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成都平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新興的成都已呈現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雄姿和氣派,在緊張激烈的生活工作中,習慣了悠閒舒適生活的成都茶客們,任願去茶館裡喝茶。於是,成都茶館又在僻靜小街巷、居住社區如雨後春筍似地發展起來。成都茶客並不羡慕高檔次的茶廳、茶座,只要物美價廉的黃湯一碗,足以消閒享福了。不過現在成都茶館與以前略有不同的是,演唱曲藝、講評書的少了,取而代之的為電視錄像了。

都的茶館有名,但現在的茶樓大都比較現代了,成都僅之有“少城公園”(成都人民公園)的百年老茶社“鶴鳴”、“枕流”還有解放前四川成都川西”民風古俗茶館的味道“。有待作為“成都古民風民俗茶館”保留、開發利用。但成都的茶葉就全國來說並不馳名。其實成都多雲霧,亦能產茶。主要是人們不願以次沃野千里的土地種茶。舊時川南和川西丘陵地區盛產茶。大都集中在成都加工。每到夏季,凡有茶葉鋪的街道,附近居民幾乎都領茉莉花來栽,行至路上,陣陣香風撲鼻,足見當時茶葉加工業之興盛。過去我國南方諸省均產茶(尤以綠茶系我國歷史上出口大宗),但都加工紅、綠、青茶。唯清朝滿族酷愛花茶,北京因多加工此茶,名謂“香片”

成都滿人少,而這一消費城市的上層人士愛好攀比。於是飲用花茶蔚然成風。解放後,四川各地新建興辦不少茶山茶場。能生產各種綠茶、青茶、花茶、沱茶等。比如,成都著名的“成都薛淘茶廠”,盛產成都知名的薛淘一花、二花、三花、特花等茉莉花茶。有如都江堰、青城山產的青城綠茶和磚茶等。就連成都盆地的龍泉驛區亦能生產優質名茶,這些都為巴蜀的茶文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