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

【記者陳倩雯採訪報導】「我的孩子吸毒,在外人眼中也許是很可怕的事;但我當時一直在想『為什麼上帝會允許這件事發生?祂是不是有什麼話要對我說?』」旅居美國的戒癮輔導教師王倩倩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成癮無法根除,只能用替代的方式脫離轄制。」身為傳道人的她,也分享不少基督徒在面對成癮等醫治事工,容易陷入的誤區與盲點。

基督徒社會公民責任
「現在台灣的狀況嚴重到不行,幾乎所有的中輟生都吸毒!」王倩倩接受本報訪談的這天,辦公桌上放著兩大報,頭條正是毒品入侵校園議題,原來她剛剛接受另家媒體採訪,談的是台灣為什麼會失控到這個程度?目前反毒的策略有什麼問題?為何身為傳道人的她又長期住在美國,卻對台灣校園染毒狀況甚至對毒品相關法令有著深入的了解?

2012年王倩倩出了第一本書《上癮的真相》後,走遍台灣各鄉鎮做田野調查,了解全國吸毒數據與狀況,才能對相關法案提出建言。王倩倩語重心長地引用神學家潘霍華的話:「教會是為了教會以外的人而存在,基督徒長久以來對社會缺乏影響力,是因為我們沒有盡到社會公民的責任。」華人教會只關注教會裡面人的需要,缺乏對公眾事務的論述能力,自然不會產生影響力。

「現在這把火已經燒到教會門口,因此當我再次出書,教會的接納度變高了,有不少教會邀請分享相關經驗。」王倩倩說,其實寫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贏得在教會以外的人,也就是傳福音。

談到戒癮王倩倩說,治療上癮者最大的困難不是他們的配偶或家長不負責任,而是「太過負責任」。在美國家庭戒癮不會有面子問題,因為沒有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在華人社會中有成癮問題的家庭,往往「父母心態」需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光是「讓上癮者自己承擔結果」這一點,不少家長就是做不到,寧願繼續放任也不願讓孩子面對責任,這種惡性循環叫做「失控關係」。

用好的癮代替不好的癮
身為傳道人的王倩倩也感嘆若台灣教會一味吸收國外經驗,沒有考慮自身困境,拼命辦很多特會,雖然那些國外牧者很有恩膏,但卻無法確切解決華人家庭所遇到的問題如: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媽寶…等現象,都是國外所沒有的。因此她將這個議題客製化、在地化,完成出版兩本書,讓更多華人家庭明白癮究竟是怎麼戒才有果效。

「戒癮與認識主是彼此相連的,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成癮治療也是一樣,也需要代替,用好的癮代替不好的癮。」不少兩岸三地華人父母來向王倩倩求救,她因此也開始了輔導個案,並且成立家屬團契。她有把握的地說:「只要家屬願意配合,持續參加聚會,通常家屬改變,孩子就會跟著改變,大約兩至三年孩子即可邁向康復!」

「我的輔導方式是一步一腳印陪伴成癮家屬,需要兩、三年,透過家人的改變可以一點一滴看到成癮者也跟著改變,這需要花時間陪伴,而不是『我幫你禱告』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王倩倩提醒,一些華人基督徒常躲在「宗教靈」後面,以宗教活動取代人心中對上帝的渴望,把教會當廟一樣,到處尋找恩膏牧者按手禱告,發現不靈就離開了。

她說,醫治釋放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有時可能帶來許多副作用,包括信心不夠、更痛苦、更多自我控告,如果牧者鼓勵這種「迅速解決」的方式去處理成癮及心靈的問題,可能教會人數增長得快,但流失也會很快。

「確實有少數人被按手禱告就得醫治的奇蹟,但是我們不能只有這種期待,也不能選擇一直這樣做。」王倩倩說,若不斷參加特會都沒有得醫治,最後變成一種心靈的宣洩,這樣只是花太多時間去追求上帝來滿足自己的想法,卻不求上帝的想法,其實上帝的想法都在聖經中,一味地追求神蹟,這樣會誤導很多事情。「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章2節)」王倩倩引用經文勸勉,勿將信仰宗教化,容易陷入成功神學的陷阱,跟隨耶穌並不是這樣。

在失敗中完全認識主
「兒子吸毒事件爆發初期,我收到將近20封吸毒、販毒卻得救的見證,坦白說對我而言沒有太多益處。」王倩倩說,她本人不主張用太多的見證,事實上每個個案家庭狀況、成癮時間、吸的毒品都不一樣,若只是用見證激勵人會有誤導認為:「為什麼他能成功戒癮,我的兒子卻不能?」這就是見證的後遺症。她指出:「成功者才有資格上台,但失敗者比成功者還多,可是我們從失敗者學到的東西,可能不會比從成功者身上少。」

王倩倩挑戰教會界盛行的所謂成功神學,她認為只有徹底失敗,才能帶來屬靈的真正成功。「真正的基督信仰是:你失敗了,上帝會讓你反敗為勝,祂在失敗過程中與你同行。」王倩倩試問大家:「保羅有沒有受祝福?你會敢向上帝要保羅的『成功』嗎?基督徒追求的是保羅的『成功』?還是世界的『成功』?」她常常說自己寧可相信「失敗神學」,因為人只有在失敗中完全認識主,成功的時候很容易忘記上帝。

對於未來的戒癮事工有何目標?王倩倩說,反毒應以家庭為主,她希望在社會、政府、教會的支持下,成立以「家庭」為中心的戒毒所,包括教會有人陪伴戒毒完成的人,使他們脫離毒友圈;政府盡快鬆綁「藥事法第四條」法令,將毒品試劑從特殊醫療用品改為一般醫療用品,能更為普及。

王倩倩表示,人在25歲以前,大腦發展不完整,不太可能自己跑去戒癮,只要家長發現孩子怪怪的,立刻拿出試劑驗尿,一旦發現有吸毒狀況,選擇轉學、限制行動、控制零用金,可能就戒的掉,這對初期染毒或即將染毒的孩子很有效果。

王倩倩說,她在幫助兒子戒癮過程中,更加認識什麼叫做信仰,並在苦難中了解神的心意,她很感恩在事件發生之前已經擁有很健康的神學觀,不然她面對這些挑戰時,一定會被打敗了。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歷經兒陷毒海重生 王倩倩從救自己孩子到救別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