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綾襄

國際間股債油金走過一波大多頭,但大多數的台灣投資人卻仍是滿手現金不敢妄動。眼睜睜看著存款被通膨點滴蠶食,《財訊》匯集29家投資機構意見,建議投資人趁勢搶進具有穩健收益特性的有息資產,才能抵抗年底更劇烈波動的國際局勢,甚至狠賺定存10倍。

如果要問投資人今年誰賺到錢?那真是一個尷尬的問題,絕大多數人恐怕都面有難色。

二○一六年,絕對是一個不正常的投資年代。不少基金經理人私下感嘆,「老實說,今年的操盤是無頭蒼蠅!不但上半年的大漲沒跟到,下半年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追高!」

原來,專家、法人操作不順最大的原因是:投資地平線下陷!

過去被投資人視為最保守操作的公債市場,其殖利率向來是無風險資產的報酬標準,然而,各國央行競相施行寬鬆貨幣政策的衝擊下,歐洲、日本相繼陷入公債負殖利率年代,最近一年來,負利率公債的規模暴增至12兆美元,占整體公債市場近三分之一,這也就是所謂的「投資地平線下陷」。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七月資料,在台灣核備銷售的2千多檔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報酬率僅4.77 %,「5 %就算打敗大盤,」一位經理人苦笑。節節下跌的利率擠壓金融、銀行業的生存空間,定存戶或公債持有者不但收不到利息,還要付費,不甘被吃豆腐的大量保守性資金,四處流竄找機會,尋找本金「不要付費,至少能配發利息或股息」的替代標的。也因此,過去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有息資產」,今年竟變成投資人全球抓寶的首要目標。

負利率時代 投資地平線下陷
安全與穩健配息是資金避風港

美國十年期公債價格上漲,殖利率由2 %跌至1.5 %左右,美股三大指數創新高,沉寂多時的新興股市重獲巨資擁抱。並不是因為經濟成長加速、產業創新突破或者企業獲利成長,只是因為詭異的負利率,讓資金瘋狂流向最穩健的美國公債市場,以及全球穩定配息的「有息資產」上。

舉例來說,台股市值龍頭台積電一到七月營收衰退1.32 %,上半年稅前盈利1,657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1.12 %,今年以來至八月十九日還原息值的股價漲幅卻高達26.89 %,獲利衰退股價上漲的原因不奇怪,就算台積電明年只配息6元,殖利率還有3.4 %,比起歐洲,錢放在銀行還要付費,簡直好太多了,吸引歐系外資買盤源源不絕湧入。

也因此,收益型投資蔚然成風。過去投資都以賺資本利得為主,現在配息收入比重要拉高到總收益的四成,才有可能達到年化報酬率超過5 %的目標。例如亞太地區的股利率向來冠居全球,亞太高股息更有5.03 %的股利率,因此今年以來紐西蘭、越南、泰國、台股、印尼股市漲幅均達兩位數,其背後原因一樣是「有息資產」的配置考量而備受法人追捧。再如,標普高股利指數同一期間漲幅亦高達20 %,相對於全球經濟成長率的下修趨勢,投資「不買成長、買有息」的觀念成為主流。

專業機構大調查
歸納最新投資趨勢與加減碼方向

各國釋放出來的資金實在太多,除了尋求有息資產的配置外,同時也在擔驚受怕地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也因此,債券基金規模同步急遽擴張。光七月,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規模增幅高達四%,衝破1,941億美元,寫下十五個月來新高紀錄;高收益債基金亦重獲青睞,規模站回9,017億美元。匯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表示,成熟市場的公債價格顯出對長期利率的悲觀,但公司債與新興市場債反而會持續受到資金追捧。

市場一片榮景,股、債、商品牛氣沖天,因應起來卻是諸多無奈,因為年初所有預測都看壞經濟成長,尤其英國脫歐公投後,IMF(國際貨幣基金)更將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從年初的3.96 %,到七月時降至3.1 %,沒想到脫歐後的兩個月,各地市場卻「無預警」地迎來大多頭,漲得投資人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回過神來,卻困惑於下一步該怎麼做?過去新興市場動輒20至30 %的報酬率,如今看來宛如明日黃花。「就算你現在加碼新興市場,可能不到兩個月又完全不一樣了。」尤其近期原油飆破每桶50美元,黃金價格站穩每盎司1千300美元,評價已高,又讓形勢變得悲觀而更加難以預測。

保守氛圍讓定存餘額仍再創新高。即使央行近一年來連四次降息後,台幣一年期以下的定存利率僅剩1.07 %,但國人也不敢投資,寧可續抱定存,截至七月私部門存款餘額已超過30兆台幣。

到底投資人又該怎麼配置,才能賺到優於定存、甚至10 %以上的亮麗報酬?

八月初,《財訊》問卷訪查各投信投顧與銀行研究部門,分享下半年投資策略、預測黑天鵝可能出沒的時點,以及建議應加減碼的部位,計有29家金融機構回函。統計後發現,有16家以上的機構認為未來可趁勢加碼美國、亞太、新興市場股市,15家看好雙印(印度與印尼)發展、13家看好東協,而來到高點的台股則有十家建議加碼,其他多持中立或減碼。債市方面,全球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亞太高收益債最被看好,美公債、歐洲高收益債則應適度減碼。主題式基金中,有志一同地力捧高股息,其次為具有穩定配息來源的不動產、醫療保健,在第四季來到出貨高峰的科技股價也有成長機會。至於操作策略,則歸納出三大共識:

共識一:追隨成熟國家
川普、升息隱憂猶存,仍看好美國

根據回函,竟有86 %的經理人認為,影響下半年投資市場最大的黑天鵝可能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聯準會升息步調、英國脫歐公投後歐盟的後續發展,也都必須密切觀察。

將於十一月八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至今膠著,美股即使亮麗,投資人卻買不下去。「就像前年台北市長選舉:一個沒經驗、一個惹人厭,」一位經理人坦言,與華爾街過度親近的希拉蕊,一旦無法拉開支持度差距,川普的反穆斯林、貿易保護等激進政策,就很可能實現,恐將引發更大幅度的市場波動。

不過駿利美國股票策略總監湯普森(Nick Thompson)分析,仍有許多人認為美股的投資評價偏高,但由於利率水準低,相對推高本益比,因此20倍左右仍為合理。受惠於美國內需景氣、又不受美元升值影響的美國中小型股,股價仍充滿想像空間。

另一方面,依據歷史經驗,若美國升息,新興市場恐怕要下跌。元大指數計量化投資事業群專業襄理周芯瑋指出,過去新興市場因為有人口紅利和製造代工支撐,整體發展還是追隨成熟國家,如果美股有回檔就可以適當加碼。

共識二:有息資產當道
大型股為主力,搭配小型成長股

本次調查也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投資機構建議布局仍以大型龍頭股為佳,首選高股息類股,特別是未來三至五年具有相當成長潛力、且財務能力(財報、現金流和營收成長)強健者,可因應市場未來可能出現的大波動、殖利率四%左右的防禦性類股,就能確保一定的報酬率,再以衛星配置搭配小型成長股,可保整體報酬上看10 %。

玉山金控提醒,從波段獲利空間的角度來看,也不要忽略成長潛力及題材性標的。柏瑞投信也認為,大型股漲幅有限,市場波動亦居高不下,以高息債為主要核心配置(如全高收/新興市場債),避開美國高收益債,輔以高息股以增加資本利得機會(如全球高息股/新興亞洲/地產/公用事業);積極者可再搭配獲利能見度較高的產業,如科技或受惠於政策空間及基本面支撐的印度、印尼等。

將於八月下旬展開募集的富蘭克林華美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子江也看好亞洲,他指出,亞太高股息股利率高,亞股的股價淨值比(P/B)也僅1.29倍,低於二十年平均1.7倍,投資評價實屬合理,今年新基金募集難度高,投資人倒是對這檔平衡型基金很有興趣。
有息資產當中,有自由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亦為熱門標的。駿利的湯普森指出,很多投資人採取防禦型布局,帶動這類資產成長,即使是歐洲不動產一度因英國脫歐大跌,但不到一個月就停止了,「我們認為不動產應該要布局全球,各區域題材不同,不需重押某一區域。」

湯普森補充,不動產基金應要注意次產業的配置,將有助於管理利率風險。旅館租賃業可隨時調整住房價,對利率敏感度最低,又有穩定現金流,但工業或商業不動產,一次都是簽二十年,可能會有利率和匯率風險,比重不宜過高。

今年以來,主題式較區域型基金更受投資人青睞。例如醫療生技類股就有11家投資機構投票支持下半年加碼持有。駿利投顧總經理簡文芳指出,高齡化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長期看好生物科技,只要有回檔就加碼。去年底生技類股曾有一波跌勢,但不到八%便回穩,他隨即進場加碼,如今該類基金近六個月平均報酬率已達10.55 %。簡文芳認為,生技醫療類股不只新藥公司,還有醫院和保健食品,配置兼具成長與防禦性,不但有穩健現金流,還有資金孳息和租賃收入,相信在波動大的第四季還可吸引一波資金行情。

共識三:布局成長性產業
醫療保健與科技 長期行情可期

另一個建議加碼的產業則為科技。業界觀察,今年初次公開發行的新基金平均募不到20億台幣,但五月底才成立的「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原本募集額度40億元,卻因投資人詢問聲不斷,緊急申請追加80億元,總額度達120億元。六月復華投信推出國內首檔「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也獲得熱烈募集,目前基金規模已達30億台幣。

湯普森指出,儘管科技產業對傳統IT(各自獨立的運算、儲存、網路硬體設備)支出比重下降,雲端和物聯網等支出卻持續擴張,因此相信雲端和物聯網產業有機會,也會有併購題材。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分析,近兩年投資風向「轉得比電風扇還快」,已無法用傳統的「投資時鐘」預測,即使是以大區域為單位,從漲到跌的時間也愈來愈短。相較之下,產業週期時間反而更長、更穩健,像是電動車、機器人、物聯網、醫療保健等主題式基金,投資人看得懂、接受度高,又有實質獲利,「只要是打在對的趨勢上,產業機會比國家更好」,陳朝燈說。

29家投資機構雖有共識,亦有歧見,特別是在今年以來漲幅達26 %的黃金,已來到每盎司1,341美元,下半年還有多大續航力,看法各半。元大投信ETF產品經理周芯瑋指出,儘管消費力道疲弱,負利率時代具有保值功能的黃金,仍為利基產品,需求有助於價格支撐,如今看來也已在1千300美元完成打底,但仍需注意與黃金負相關的美元指數走勢。至於油價,元大預期全球經濟應會好轉,有助油價回到50美元以上。不過,與油價及原物料相關的俄羅斯或巴西,在欠缺基本面的前提下,最好只做短期操作。

散戶應追求總報酬
穩中求勝,創造十倍定存

各家意見不一,更需要資產配置。台新銀行通路營業處建議,市場波動大時,建議持有兼配股債的平衡型基金,若景氣好轉,則可轉為股票收益型基金,但至少要有一半做保守配置,並持有五%至一○%現金做彈性運用,以利隨時布局。

市場波動度大,投資人不需要隨著起舞,更穩健的操作是跳脫一廂情願看好的心理窠臼,直接訴求總報酬。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自一三年起,從傳統平衡型基金轉型,不只單向看好股債,還能針對指數、利率、匯率、商品放空及槓桿操作,連續兩年年化報酬率都有1 %以上,規模從十幾億美元暴增至63億美元;去年底甫引進台灣,至今總銷售額已超過270億新台幣。

摩根產品策略部協理黃慶豐說明,該基金雖未限制放空和作多的比率,仍以穩定報酬與低波動為目標,不同於其他避險基金或期信基金可能會用淨放空來追求高報酬,該基金會以槓桿水準為淨資產價值五倍的前提下,維持六到七成的實體部位,剩下的再去做槓桿與放空。
舉例來說,美股三大指數創新高,但防禦類股仍相對看好,所以經理人便可作多防禦性類股如醫療保健、電信、高股息等,放空美股大盤指數。貨幣的操作也很靈活,像是上半年歐元較強,於是作多歐元、放空美元,但下半年因為美國可能升息,所以改為作多美元、作空歐元。

投資組合每個月都會調整一次,依據趨勢分析切成八個總經主軸,以下各有30到40個策略,每個策略涵蓋20幾檔個股與標的,靈活度和避險基金差不多,但最高經理費用為1.25 %,流動性高,又不像避險基金管理費至少分紅20 %,因此深獲法人青睞,視為核心配置。但也由於該檔基金策略多元,淨值變動很難歸因於單一事件,投資人基本上就是完全信任操盤手,因下半年不確定因素仍大,預估今年年化報酬率約為7 %。

總歸而言,走過大半年,美國和新興市場股債市都已經大漲一波了,從基金、ETF的角度,專家仍看好美股、新興市場和高收債;台股也不乏經營穩健的高殖利率股,尤其不正常的負利率短期還不會結束。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控制總報酬及風險,以台灣定存利率1 %、歐洲及日本負利率的基礎下,追求十倍於定存的報酬,依然算是穩中求勝的策略。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搶進有息資產 狠賺定存10倍 不正常的投資年代 必知的理財術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