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很多人對於捷克的印象停留在美麗的風景,其實捷克當地也有許多知名的文學作家,其中赫拉巴爾為20世紀捷克文壇最深受老百姓愛戴的文學奇才。這個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作家,四十九歲才出第一本小說,他的作品大都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時代拋棄在「垃圾堆上的人」。他把自己一生都投入文學創作,花大量時間同這些人在一起,同情他們,愛著他們,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進而創造出許多精華故事。

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他的地位可與哈謝克、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米蘭•昆德拉等人比肩。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超過27種語言,在捷克發行超過300多萬本,其中最有名的為當年和導演伊利曼佐,合作編劇的《嚴密監視的列車》,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捷克電影新浪潮帶來高峰。

捷克在1960年代初期,出現了一股改革氣息,文學在這段期間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他在49歲(1963)才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説集《底層的珍珠》啟發了伊凡帕瑟(Ivan Passer)、薇拉齊蒂諾娃(Vera Chytilová)、楊南曼奇(Jan Nemec)等「捷克新浪潮」的健將們,以各種不同的短片形式,宣告新時代的到來。《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這本小說,在他和青年導演伊利曼佐(Jiri Menzel)的合作編劇下,被成功搬上大銀幕,這部改名叫《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的電影,甚至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圖說:《嚴密監視的列車》。)

《嚴密監視的列車》藉由一名車站的月台調派員受早洩之苦而意圖輕生,鬼門關走過一遭,最後他好不容易成功的「初次」,竟然與爆破第三帝國運送軍火的列車有關。也就是滿堂情色,說穿了都是要揭穿政治、戰火的虛榮,甚至因此達到高潮。意在言外,荒謬又悲哀。

(圖說:《失翼靈雀》。)

另一部同樣由伊利曼佐執導、從赫拉巴爾小說《售屋廣告:我已不願居住的房子》改編的電影《失翼靈雀》(Larks on a String)展現了難度更高的多角、多線敘事,描述一名年輕廚師(同樣由《嚴密監視的列車》男主角Václav Neckár 飾演,他簡直成了捷克某種樸愚善良的化身),他與檢察官、理髮師、哲學教授、經營者等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理由而被組成一支勞動小組,形同「勞改」;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隔壁拘禁的女犯,包含了他的心上人。每個角色,各有各精彩之外;批判社會與政體的力道,也不容小覷。而愛情,在這裡成了照亮黑暗的一抹光亮,極為感人。但因為政局變盪,《失翼靈雀》甫一完成,即被冷凍。幸好並未銷毀;在1990年時,當它重見天日,便勢如破竹在柏林影展勇奪金熊獎。

(圖說:《底層的珍珠》。)

如果你沒有看過赫拉巴爾的小說,可以利用這一次台北文學.閱影活動,一次將他的著作改編電影看過,這次文學季共可以看到他的10部電影,從電影當中相信你也可以感受到赫拉巴爾對底層人民生動的描述,以及他在幽默之中對生活的理解。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用250萬棵樹來重建森林
插畫家的夢想發源地:布拉迪斯展
別一直惡搞文創
思想需要深度也需要溫度
南寧隨筆─文字、文明和文化的「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