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哈佛和麻省理工在美國哪裡,一般說法在波士頓。其實這是一種中國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中央集權國家的說法。準確的說法,應為:在麻塞諸塞州(中文從前翻譯為省)劍橋市。跟波士頓只有一點關係——在大波士頓都會區範圍裡。美國的市以及有的鎮或村,都是自治的。

劍橋市太小了,10來萬人口,10幾平方公里面積,在中國就是一個鎮的概念,上面絕對應該有縣或市管著。是有一個米德爾塞克斯縣,其轄地包括劍橋市、波士頓市及其他一些市鎮。只是美國縣和省的功能是統籌協調轄地的公共設施和共同問題,但凡各市、鎮以至村能自己搞定的,沒功夫管也不允許管。

不過哈佛和麻省理工離波士頓也太近了,查理斯河對面就是波士頓市區。從劍橋市中心乘地鐵到波士頓市中心,只有幾站地。

北美大城市中心都差不多,高樓林立,顯得街道很窄。波士頓有所不同的是街道多不是按東南西北方向做的,大概與早期城市快速擴張來不及規劃有關係。沿海城市街道規劃往往受海岸走向影響,但波士頓則明顯是中心向四周的放射形。

(波士頓的海岸線其實挺方整)

(大波士頓都會區,紅線所示,似跨了3個州)

波士頓在美國的東北,是個很牛的地方,因為最早到北美大陸的歐洲人就從這一帶登陸。當中多為英格蘭的清教徒,其行事風格影響到後來韋伯寫的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所謂新教即清教,韋伯著作給人的感覺是清教徒都勤儉嚴謹樂善好施。也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因素,在劍橋和波士頓期間,就覺得到處很有秩序。剛從自由開放的紐約來,於是需常做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狀。

儘管如此,歷史上的波士頓卻是座革命的城市。感覺有點中國說廣州、武昌、南昌的意思,打響第一槍的地方。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波士頓大屠殺”、“傾茶事件”以及許多戰鬥、傳奇比如“午夜騎行”等,都發生在這一帶。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所謂“波士頓大屠殺”,乃英軍開槍打死了5個民眾;而“傾茶事件”,不過是鬧獨立的傢夥們把跟英國國家關係密切的專賣公司的茶葉倒進海裡幾百箱。事件不大,但英王發誓寧肯丟王位也不肯丟北美殖民地,於是動武,美國獨立戰爭就打響了。

市區裡有條“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乃政府採納一位記者在1960年代的建議:把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名勝古跡”連成一線鋪設標記,以志紀念。曲裡拐彎一連,竟然長達十幾公里。

(“自由之路”,就是這樣的)

(紅線為在波士頓市區裡的“自由之路”——翻拍自當地遊覽地圖)

註:地圖引自Google與維基百科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