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t_1200_600_094_彭世杰攝

▲6月21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卸下董事長職務,再次發揮他的造勢能力,把告別股東會,變成個人生涯再出發的誓師大會。(圖/彭世杰攝,以下同)

「我絕對不會再回來!而且我絕對不再干涉!」這一天,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股東會後記者會再三向國際媒體宣示,將淡出鴻海經營。

6月21日中午,他從鴻海總部股東會現場走下1樓大廳,現場瞬間變成選舉造勢大會,他花了1個多小時,一一和現場支持者拍照、握手。問到鴻海未來發展,郭台銘指著新任董事長劉揚偉,「你該問問他們,他們都很優秀」,此時此刻,郭台銘的注意力,已完全投入選戰。

 「但你還是鴻海董事?」現場國際媒體追問,郭台銘只表示,一步一步來。意思恐怕是,未來如果隨著選戰推進,也不排除辭掉鴻海董事。沒有郭董怎麼辦 未來獲利和配息 股東聚焦

不過,同一天的股東會裡,小股東炮聲隆隆,就在股東會前幾天,鴻海股價一度觸及71元的低點,過去1年來,緊抱著鴻海股票的小股東,對股價表現並不滿意,小股東不斷發言關心,「鴻海股價何時能超過淨值」,到「公司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為何無法往上升」。

今年,郭台銘正式卸下董事長一職,對鴻海獲利會有什麼影響?

「7月中,國民黨黨內初選結束,才看得出郭台銘淡出鴻海的影響。」一位鴻海前主管觀察,如果郭台銘在初選中勝出,他將投注更多心力在選戰中,也更有可能按照計畫,淡出鴻海董事席位,將股權交付信託。

這次股東會上,鴻海選出新任董事長劉揚偉,接下郭台銘的棒子,還增設副董事長一職,由李傑出任,加上新的經營委員會,由9人小組管理鴻海,種種跡象顯示,如果郭台銘持續淡出,鴻海將走上各事業部共治的「諸侯政治」,鴻海的經營策略將出現重大轉折。

委員會是由4位董事,和各事業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運作,劉揚偉解釋,成立委員會是「因為整個鴻海規模的複雜度」,需要有了解事業體的人共同討論,委員會的任務就是協調、討論,委員會每個星期會召開一次,「重大議案要2/3通過,交由董事會承認」,但他認為,委員會只是負責協調,董事會仍可越過經營委員會提案。

▲鴻海9人經營委員會成員由左而右為:林忠正、林政輝、呂芳銘、盧松青、劉揚偉、李 傑、黃秋蓮、姜志雄、黃德才。

沒有郭董誰做主 仿效中共政治局 集體領導

但也有人形容,經營委員會的設計,就是仿效中共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制度,因為,董事會不會天天開,但經營委員會卻是每週討論,而且,經營委員會裡有包括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在內的4名董事,委員會同意的議案,要被董事會推翻也有一定難度。

現在,郭台銘仍在鴻海董事會,仍可否決委員會的議案,但如果他真的淡出鴻海董事會,經營委員會就會是鴻海最重要的經營核心。本刊採訪新任董事長劉揚偉,未來誰擔負總經理的責任,他也表示,這要看新的經營委員會。顯示郭台銘交棒後,集體領導已成定局。

為什麼是這9個人?本刊採訪多位鴻海集團高階主管,得到的結論是,這9個人各自代表集團內重要的產品和業務。

1位鴻海前主管觀察,手機、電腦、電視,3個最重要的產品,代表鴻海內部最重要的事業群,「一定會有人當代表」。再仔細觀察,林政輝負責和iPhone相關的CAA事業群,iPhone和手機製造是由他扛下。

中尺吋的電腦與平板螢幕,則是由姜志雄負責,這幾年,鴻海要讓他的團隊進軍可攜式、穿戴式裝置業務,大的產品代工事業,也都在他手上。

最大尺吋的電視產品,則與林忠正有關,談到林忠正,8K就成為最重要的關鍵字,鴻海在這部分的規畫,不只是要攻顯示器,而是把8K顯示器能處理的大量資料與人工智慧做結合。

鴻海起家的連接器事業,則由盧松青領軍,5G等網通相關產品由呂芳銘負責。這5個人代表鴻海內部目前最重要的5個事業。

郭台銘淡出後,最了解郭台銘的總財務長黃秋蓮自然浮出水面,和財務總處財務長黃德才一起參與集團最重要的策略討論。

沒有郭董怎發展 4席董事 代表未來新事業

不過,有些鴻海的重臣,並未出現在這份名單裡,如打造iPhone的功臣徐牧基,成功拯救夏普的戴正吳,領導非蘋手機部門的池育陽。本刊採訪得知,徐牧基因為個人健康因素,幾個月前淡出日常營運,由和徐牧基合作多年的林政輝代表。本刊採訪戴正吳,他只表示,徐牧基「沒有退休,只有幫多幫少的問題」,間接證實他的健康狀況。

戴正吳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夏普和鴻海都是上市公司,因此他不能參與鴻海的經營委員會,本刊進一步追問林忠正和夏普的關係,戴正吳表示,林忠正代表的就是他原本主持的消費性電子事業群。

至於池育陽,外界觀察,因為去年他負責的富智康虧損擴大,因此無法加入本次的經營委員會。

在鴻海,賺錢的事業單位走路有風,要集團投資,要分紅,都要看績效和成績單,但如果只看現在,公司又無法投資未來。因此,郭台銘做了1個很特別的決定,不但讓領導半導體的劉揚偉接任總經理,還增設副董事長位置,讓領導工業互聯網的李傑出任,在鴻海法說會上,劉揚偉打出投影片說明,鴻海的4位董事候選人,代表4個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在李傑和劉揚偉之外,呂芳銘和盧松青分別負責5G和車聯網新事業。

那麼,過去大力投資的品牌等新事業,還會是重點嗎?面對問題,盧松青的回答是,「我們的方向很清楚,5G、AI、IC、工業互聯網,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方向」,他進一步分析,鴻海未來會著重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健康網的發展。劉揚偉則補充,未來品牌的發展,將交由各子公司自己負責。換句話說,鴻海已經改變策略,子公司要投資品牌,就得自己想辦法把投資賺回來。

鴻海新一波方向調整已經開始。鴻海財務總處財務長黃德才表示,鴻海「未來不是追求高度成長」,他在法說會上講,鴻海接下來要追求「質的成長和獲利的確保」,鴻海調薪,就是因為未來需要的是工程師,不是作業員。

他拿鴻海的資本支出分析,在成都和鄭州蓋廠時,鴻海的資本支出曾高達1年700億~800億元台幣,但未來投資在純製造上的金額,可能只有300億~500億元台幣,把錢花在策略性投資、併購上。

沒有郭董怎經營 精簡成本 放眼5年早布局

法說會上,法人關心鴻海獲利率下降的狀況,因為,鴻海新經營團隊雖然大談數位轉型、工業互聯網,但這些都需要大投資,能不能賺回來?黃德才則表示,「希望初期能維持過去幾年的水準」。

像半導體產業,黃德才就表示,鴻海不會做昂貴的半導體製造,會從IC設計、半導體設備開始投資。

過去,在郭台銘領導下,他擅長激起所有人的激情,不計代價的地攻山頭,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在郭台銘交棒之後,專業經理人治理鴻海,走的是理性路線,專業經理人恐怕沒有本錢像創辦人一樣,訂一個可能會失敗的目標。

而且,過去鴻海走「獨裁為公」的路線,1個人說了算,反應速度可以極快;但現在改由集體領導,效率恐怕很難和1人領導相比。各路諸侯也必須先想辦法交出自己的成績單,才能維持在經營委員會裡的話語權。

未來,鴻海恐怕將走上精實路線。1位業界人士觀察,郭台銘早已對未來5年能發展的機會都進行布局,但未來5年,「景氣不太好,我的判斷是,人會精簡,但配息會穩定。」他觀察,現在大環境不好,精簡成本會是重點。

新經營團隊是否值得股東繼續投資,鴻海的營業利益率未來能否上升,配息能力能否改善,將是最重要的指標。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後郭台銘時代 鴻海9大諸侯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