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吳娟瑜 Photo Credit: jclk8888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孩子小,他(她)懂得什麼?」

小年夜,2016年2月6日凌晨3:57,台南地區受到地震影響,8秒鐘的天搖地動,突然樓層倒塌,地層下陷,家人失散……

漸漸地,有人自行爬出來,有人還身陷斷壁裂石之間,有小朋友摀著頭部的傷口,被救難人員抱著出來,也有人躺在擔架上,頭臉已經覆蓋著被巾,了無生息……

不要小看這些媒體畫面,這些現場聲響,還有屋子內大人的討論或表情,其實,在在都正影響家中小朋友的感受。

她才五歲啊!

記得有一回,一位焦急的爸爸請教:「我都沒有讓女兒看電視,她最近怪怪的,就是愛哭又尿床,究竟她怎麼啦?」

原來當時發生梅嶺大車禍,一輛遊覽車直接從公路上往山坡下滾落,有乘客的屍體被搬運而出,有乘客血流滿面……

「你確定女兒沒有看到這些畫面?」

「我看電視時,她就坐在我附近玩玩具,她才五歲啊!她應該不懂這些。」爸爸斬釘截鐵地說。

「再仔細回想一下電視的位置,女兒玩耍的位置,她真的完全聽不到主播記者的聲音,也完全沒看到那些搶救的驚恐畫面?再請問一下,你們家的電視是偶而看一下?還是不停地開著?」

問到這裡,這位爸爸終於承認自己在照顧女兒的過程是有疏失,他說:「我太糊塗,怎麼沒想到這樣會影響到她的心理情緒。」

小孩也有心理創傷

孩子經歷到重大事件,或是看到別人發生悲慘的事件,由於年齡小,或是大人(尤其是父母親)疏忽關心他們的感受,結果一個畫面、一句話語,或是一個回應,都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身心狀態。

所以,如果身旁的孩子出現緊張、焦急、胃痛、頭痛、怕獨處、怕黑、夢囈、一直黏著爸媽……,有可能孩子是受到災難事件影響,這時切忌責罵他(她):
1.你怎麼這麼膽小?
2.你要勇敢呀!
3.你怎麼哭哭啼啼的?
4.你老是跟著我做什麼?
5.你很不乖,剛剛不是抱過了嗎?

類似這種不能理解孩子身心焦慮的背後因素,有可能更加深孩子的自責感和挫折感。

陪伴,是最好的再生力量

一般孩子要從悲傷、擔心,或是失落中重新站立,多少需要一點時間,也因人而異,有快有慢;至少,我們做爸爸媽媽的,要懂得「陪伴」孩子,一起度過這個調適階段。

陪伴可以創造如下不同的生命力量:

一、 溫暖的力量
讓孩子有安心的感覺,透過握手、擁抱、撫摸頭部,或是帶著笑容,對孩子伸出大拇指,比個「讚」。

二、 堅強的力量
陪著孩子去運動,和孩子共讀勵志作品,讓孩子學習什麼叫做「勇往直前」,什麼叫做「絕不放棄」。

三、 同理的力量
讓孩子有充份的信任感,明白自己有任何負面的情緒都是正常的過程,而且大人也有類似的感受,爸爸媽媽一樣需要孩子的擁抱和理解。

四、 助人的力量
當孩子熬過這段由負面轉化成正面情緒的過程,通常他們也透過得到爸爸媽媽的協助,而學習到如何陪伴身旁的同儕,彼此鼓舞、共同渡過。

五、 警覺的力量
每一回從心理創傷走回來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大的危機意識,知道如何預防風險,知道如何在危急中照顧好自己。

總之,爸爸媽媽不要錯過這次206南台灣大地震事件,可以和兒女多聊聊、多分享,通常孩子的冷靜、機智、勇敢,在這種討論和陪伴中會應運而生的。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