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 Home 文: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資料來源: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大勇、阿明,請你們兩個人把書包還給小玉,你們這樣做真的是太過分了。」「阿偉,關你什麼事?你現在最好給我走開,不然小心我揍你!」大勇一字一字,狠狠地說著。但是,阿偉無懼地站在小玉前面「你們現在馬上還她,再不還,我就跟老師報告,說你們兩個人總是愛捉弄小玉,欺負小玉。」

BAB

「你有種就去講啊!」大勇一個箭步向前,迅即朝阿偉的頭使勁地揮了過去。這一拳,讓一旁的阿明嚇得目瞪口呆,小玉也尖叫了起來。阿偉摀住頭,表情痛苦地蹲了下去。這時,只見大勇將書包拋在地上,落下狠話:「阿偉,你給我小心一點。下次再多管閒事,後果就自己負責。」說完,大勇掉頭而去,阿明也緊跟在後。

「阿偉,你有沒有怎樣?你有沒有怎樣?」小玉焦急地問著,阿偉痛苦地搖搖頭。「真的很抱歉,讓你惹了麻煩,害你被打。」說著說著,小玉逕自哭了起來。阿偉摀著頭,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小玉。

當然,這件事,在阿偉回到家之前,老師已經先一步,傳了LINE訊息,讓媽媽知道事情的緣由。

「阿偉,你就別再正義感作祟,不要再多管閒事了。班上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其他人如果看不過去,也會有人去向老師報告。你就不要老是一副正義超人上身,好不好?你看,這次被打成這樣瘀青,不是自討苦吃嗎?」阿偉一回到家,媽媽苦口婆心地勸著。

但媽媽愈說,卻讓阿偉愈感到忿忿不平地。「我有做錯嗎?大勇跟阿明他們總是愛欺負小玉,我這麼做又哪裡不對?難道我要眼睜睜地看著小玉被捉弄嗎?你說啊!你說啊!」阿偉咄咄逼人地反問著,卻讓媽媽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但心裡總是覺得就是不對勁。

澄清正義感的矛盾與兩難

面對孩子的正義感,有些父母認為「你幹嘛多管閒事,幹嘛為自己招惹來麻煩。有些事,根本不需要你去處理,有人別人處理。」我們都預設這些事就讓別人來做,不需要自己的孩子親自下場,這裡或許蘊藏著父母對於孩子的擔心與顧慮。雖然一切看似「我是為你好」,但卻也讓孩子陷入困惑:「正義感有什麼不對?為什麼,別人可以展現正義感,而我卻不行?」

面對孩子不畏強權、維護公理,挺身而出的正義感,對於爸媽來說,總是陷入兩難,很是矛盾。我們很容易讚賞別人家孩子正義感的表現,但面對自己孩子出現正義感,卻也捏了一把又一把的冷汗。鼓勵,是應該,但又憂心孩子是否因此過度介入別人的事情,為自己帶來不需要的危險與麻煩。但漠視,也不對,就怕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過度的冷漠。

對於正義感的支持與肯定

正義感,反映了孩子能夠理性判斷周遭人事物的善與惡,讓自己與他人串起了關係,為維護著公理,而有所實際行動。正義感的展現,需要孩子具備十足的勇氣,勇於面對眼前的威脅。這份正義感的特質,在當今社會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庸置疑地,是亟需我們大大給予支持與肯定。

覺察正義感的展現方式

我想父母顧慮的,不應該是正義感,而是孩子展現正義感的方式。讓孩子自我覺察他平時大都以什麼樣的方式展現正義感。例如他的行動、所說的話、語氣或內容等。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一群人反映出正義。

當孩子挺身而出時,他必須考量自己當下的安危,是否會有威脅性。如果有的話,倒不是要孩子顯得退卻或置之不理。而是讓孩子仔細的思考,是否可以有其他的解決方式,進一步的微調,找到一個最佳的模式,來化解眼前的困境,協助他人。

找到最佳的解決模式

孩子是需要考慮當下的實際情境,如何在維護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情況下,充分展現正義感,並將傷害或麻煩降至最低。例如當大勇及阿明搶了小玉的書包。這時阿偉是直接和對方嗆聲,或找人一起協助,或迂迴地以智慧化解問題。像是技巧性地趨前告訴小玉:「小玉,老師找你,他請你趕快過去。」藉由一些技巧,愛欺負他人的大勇及阿明有所警覺,將書包歸還給,而化解小玉被欺負的處境。

 

延伸閱讀:

孩子愛計較怎麼辦?6招教他轉個彎

當孩子在遊戲中吵架,大人到底要不要介入?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太有正義感,家長擔心惹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