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這幾年人類大量使用能源,排放過多二氧化碳,使得地球溫度逐漸上升,造成全球暖化,因此多國都發出聲明響應降低碳排放。中國最近就傳出有意在今年底前完成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並且在2016年開始運作,以便鼓勵民眾身體力行減碳。

台灣在降低碳排放這一方面也加緊腳步,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剛於11月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榮耀。它整合可再生原料活性的「蒸氣水合」以及能增加循環效率的「多階旋風塔」技術,打造出高效能低能量耗損的迴路系統,可獲得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捕獲率高達90%以上。所捕獲的二氧化碳不但可以作為原料販賣,未來還有機會投入碳交易市場,或是更進一步用「生物固碳法」來養殖微藻,生產生質燃料及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藻類產品。

工研院徐恆文博士於接受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目前跟台泥合作的廠規模與世界相比其實很小,若估碳捕捉率毎小時一噸、一天可捕24噸,依運轉率來計算,初估如果把合理熱能回收算進去,毎噸碳成本大約在45美元左右,若再把延伸利潤,如賣二氧化碳的收入,有可能變成低於30美元。台泥和平廠興建費用,硬體大約7千萬,加上周邊支出如地坪整理、人事支出 等大約就花了1億。至於潛在碳權利金交易,因目前台灣沒有規定碳權利金交易法律,所以目前沒有規畫做這一塊的交易。

雖然興建成本不低,徐恆文博士進一步表示,這項發明將可以降低空汙,基本上它是一種環境清潔技術,如同台灣的廢水處理科技一樣,未來將可以跟環境議題結合,具備商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