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寧學院封德台教授

近日來兩岸交流最令人震撼的新聞莫過於《環球時報》記者劉暢有關「台諜案」的報導,指出台灣軍情局編制內的台某、林某和許某三人在島內針對大陸學生展開拉攏策反,尤其是自2011年台灣對大陸開放學歷教育後,迄今有3000餘名陸生先後來台,三人利用這些學生受「三限六不」政策限制想補貼開支的心理,提供「兼職」,比如謊稱需要陸生填答問卷就是慣用手法之一;或是付出時間金錢見面交流,建立信任;還有自稱家族經營事業,拜託搜集「投資信息」;更有進者,會建議陸生學成返鄉後報考公職,承諾給他準備考試的「資助」。

一粒屎會壞了一鍋粥,詳閱該報導內容,人〈出生年月日及身分證號〉、事、時、地和物一應俱全,且指證歷歷,而台灣國安局的反應頗堪玩味,除了聲明「尊重學術自由與校園自治,從未假借學術名義,干擾兩岸學術交流與發展」,接下來,請注意,國安局說,「也沒有在"校園內"進行情報工作」。這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環球》指出的地點,涵蓋了高鐵車站、校園周邊,甚至是東南亞境外等地方,那麼國安局的意思是部分否認,部分承認囉?更何況有消息指出,台某〈中校組長〉已被要求為此事負責,辦理退伍。

正如同跟未涉及卻聽聞此事的大多數陸生的感受一樣無奈,『我們兩岸不是人』,在台可能被誤為共諜,回鄉可能被說是台諜;在大陸的課堂上,努力地傳道授業和解惑,極力為主導兩岸未來的年輕人化異求同的我,當有大陸的朋友問起對此一事件的看法時,我要如何化解尷尬?奉勸國內相關的教育部,國安會和陸委會等單位,為兩岸的前途長遠設想,還給兩岸同胞一個不受「成王敗寇的歷史共業」影響的教育環境,讓兩岸的年輕人透過正能量的互動與交流,共同決定兩岸的大歷史與大未來。